第293章 皇帝的家事

最后劝谏朱翊钧,为了平复朝臣因国本之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再选一个和稀泥的人当阁老。

应该选一个能够直言进谏、秉公执法的人来调动朝臣的积极性。

王皇后如此分析,朱翊钧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王家屏!

虽然朱翊钧很不喜欢王家屏,王家屏他也知道皇帝看自己不顺眼。

但是眼下只有王家屏有能力,有魄力来收拾申时行走后留下的烂摊子。

内阁首辅已有人选,朱翊钧便不再和王皇后讨论国事。

转而想跟王皇后聊点家常。

“近来满朝文臣上奏册立太子,朕因此事心力交瘁,无暇顾及后宫,也疏忽了管教闺女。”

“梓潼心里若怨朕,大可畅所欲言,毕竟...你我乃是结发夫妻。”

尽管朱翊钧已经把架子放得很低了,可是王皇后还是没给他好脸色。

“若无其他要事,陛下还是早些回宫处理政务吧。”

“明日便是除夕,臣妾还要抓紧筹备祭祖大典。”

碰了一鼻子灰的朱翊钧,落魄又沮丧地回到乾清宫。

平时懒散的他,此刻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疯狂翻阅着奏折。

试图从地方的奏折中,找到捞钱的方法。

他现在觉得家庭的不和睦,都是因为缺钱造成的。

终于,还真的让他找到一封有用的奏疏。

严格来讲,这是一封不经过六部,直接呈给皇帝的密折。

署名人是陈矩的干儿子王安。

他在不久前去了趟四川传旨,顺便把大凉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文中写到:钢铁厂日产铁器数十吨、日产水泥百吨,且日后还有增长的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铁冶军所卫目前已经迁来200户百姓安家落户,并授以土地开垦农田。

城镇建设颇为新奇,道路、房屋、官衙皆以水泥为主,钢铁为辅,木料使用甚少。

还首创管道引水,无须打井,在家中拧开水龙头就能取水。

看完这份奏疏,朱翊钧对这个地方十分向往。

不仅是个新科技城镇,还是一个捞钱的宝库。

不过有了上一次收税失败的教训,朱翊钧认为这次不能鲁莽行事。

大凉山的铁矿所产生的营收,小部分归于地方,大部分都进了户部。

如果派太监去收税,保不准又被人家给赶回来,还要被朝臣扣一顶横征暴敛的帽子。

这个罪名太大,朱翊钧可担不起。

思来想去,朱翊钧决定还是先派锦衣卫秘密入川先调查一下,搞清楚钢铁厂的利益架构再想办法从中捞一杯羹。

“陈伴伴,宣北镇抚司指挥使来觐见。”

不多时,骆思恭来到朱翊钧面前。

“陛下有何指示?”

“骆卿,还记得两年前,九名锦衣卫失踪的事吗?”

骆思恭眼中迸发着怒火,厉声道:“那九人皆是臣的手下干将,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臣当然不敢忘!”

“那好,这次你不必再遮遮掩掩,朕命你开春之后派锦衣卫千户,光明正大入川调查此案。若遭遇当地官府阻拦,可视为嫌疑罪犯,当场缉拿回京。”

“臣遵命!”

“除了调查此案外,朕还另外交代你一件事,顺便去调查一下大凉山的铁冶卫所,看看那里是否有藏污纳垢。若是有,不必惊动当地,将查到的把柄交到朕手里即可。”

骆思恭正要领命告退,忽然想起一事。

于是奏请道:“启禀陛下,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方才抵京,带来宗亲的讣告。”

朱翊钧闻言心头一紧,问:“是哪位宗亲薨了?”

“是郑王朱厚烷,于十月初九薨,请陛下节哀!”

骆思恭走后。

朱翊钧静静坐在榻上,连连摇头哀叹。

按朱家字辈来算,这位郑王爷是朱高炽的五世孙,是朱翊钧较为亲近的族叔。

他生前潜心修学,生活节俭,曾经多次变卖家产赈济百姓,是众多王爷当中的道德模范。

嘉靖二十七年,朱厚烷上书劝谏嘉靖皇帝,不要沉迷修仙。

结果遭到嘉靖的报复,被抓到凤阳宫囚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