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窑场旁那处偏僻独立的院落,如今已成了邺城的又一处禁地。不同于刺史府的威严,这里透着一股神秘的肃杀。
院墙加高,门口常年有两名袁尚最心腹的亲兵把守,眼神锐利如鹰,任何试图靠近的人都会被毫不客气地驱离。就连送饭食的仆役,也只准放在门口,由亲兵转交,不得入内。
这日午后,徐庶亲自押送着几辆蒙着厚布的马车来到院外。车上装载的,正是袁尚前几日吩咐收集的物什——成捆的破布麻头,一堆灰白的石灰,还有几大捆看着不起眼的楮树皮。
“主公,您要的东西都齐了。”徐庶看着院内忙碌的身影,主要是袁尚本人,以及在一旁有些笨拙地帮忙搬运重物的许褚,脸上带着几分不解。这些东西,实在看不出有何大用,更别说值得主公如此郑重其事,甚至亲自上手。
袁尚抹了把额头的汗,脸上却带着兴奋的光泽:“好,元直辛苦。东西放下,你先回去忙吧。记住,此地之事,绝不可外泄半句。”
“属下明白。”徐庶躬身领命,尽管心中好奇,却也知道分寸,不再多问,带着车夫迅速离去。
院内,除了袁尚和许褚,再无旁人。许褚看着那些破布、树皮,还有那呛人的石灰,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主公,咱这是要……沤肥?”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混在一起,除了沤肥,实在想不出别的用处。
袁尚被他逗乐了,笑道:“仲康,这可不是沤肥,这是要造一种能改变世界的东西。”他拍了拍许褚的肩膀,“你力气大,帮我把这些树皮和麻头都剁碎,然后扔进那边的池子里泡着。”
院子角落里,不知何时挖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水池,里面已经蓄满了水。许褚虽然不明白,但执行命令是他的天职,当即拿起旁边的斧头,吭哧吭哧地干了起来。
袁尚则指挥着亲兵,在院子中央架起一口大锅,锅底生火。他小心翼翼地将一部分已经浸泡了几日、变得软烂的楮树皮和破布捞出,沥干水分,然后投入大锅中,又按着记忆中的比例,加入了石灰。
很快,锅里开始冒出白色的蒸汽,伴随着一股刺鼻的碱味弥漫开来。袁尚一边加柴,一边仔细观察着锅内原料的变化,神情专注。
这个蒸煮的过程至关重要,关系到纤维能否充分分离。按照记忆,这至少需要煮上好几天,并且要不断搅拌,确保受热均匀。
接下来的几日,袁尚几乎是吃住在了这个小院里。白天,他亲自监督蒸煮的火候,不时用长棍搅动锅里的混合物。
到了晚上,则由绝对可靠的亲兵轮流看守火堆。许褚的任务,则是将煮烂的原料捞出,放在一个巨大的石臼里,抡起沉重的木杵,一下下地奋力舂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