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袁绍逼迫韩馥,窃取冀州,还私自铸造印玺,每次发布命令都模仿诏书的形式,其野心昭然若揭,此乃谋逆之罪。
其六,袁绍指使星象师观测天象,妄图谋取私利,还与他们勾结,贿赂钱财,共同谋划攻打郡县,此等行为,岂是大臣所为?
其七,袁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共同起兵,刘勋降服张杨,屡立战功,却因一点小事被袁绍枉加杀害,袁绍听信谗言,助纣为虐,此为不义之举。
其八,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只因袁绍贪图钱财,被他横加勒索,钱财未能凑齐,二人竟被袁绍杀害,此乃贪婪残暴之罪。
其九,袁绍母亲本为傅婢,出身低微,而袁绍却凭借家族势力占据高位,享受荣华富贵,他只有向上爬的野心,却无谦逊退让之心。
其十,长沙太守孙坚,曾领豫州刺史,他奋勇驱走董卓,清扫皇家陵庙,对王室忠心耿耿,功劳巨大。而袁绍却派小将夺取孙坚的职位,断绝其粮草供应,致使董卓久久不能被诛杀。”
公孙瓒在檄文中还提到:“想当年,那古老的周朝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政治局势日益衰败,王道的光芒逐渐黯淡无光。周天子被迫迁徙,远离了曾经的权力中心;而各路诸侯则纷纷背弃了对周室的忠诚。就在这天下大乱之际,齐桓公挺身而出,于柯亭之地立下庄重的盟约,号召各方力量团结一致,重振朝纲。与此同时,晋文公亦不甘示弱,他精心筹备并成功举办了盛大的践土之会,凝聚起更多志同道合之士。
齐桓晋文二公率领着正义之师,一路南征北战。他们挥军直指荆楚之地,奋勇杀敌,只为夺取珍贵无比的菁茅,以此来恢复周朝的礼法秩序。不仅如此,他们还果断地诛杀了悖逆不道的曹国和卫国,向世人展示出礼义的威严不可侵犯。
然而,我深知自身才学浅薄,远远不及那些古代的先贤们。但幸运的是,承蒙当今朝廷的厚恩眷顾,赋予我重任在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着我,必须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因此,今日我定当谨遵皇命,奉辞伐罪,与诸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以及各州各郡齐心协力,共同征讨那作恶多端的袁绍等乱臣贼子。倘若此番行动能够大获成功,将这些罪恶滔天之人统统绳之以法,那么或许也可称得上是稍稍继承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那份赤胆忠心吧!”
这篇檄文很快传到了袁绍手中。当时,袁绍正在冀州府中与一众谋士商议政务,看完檄文后,脸色瞬间铁青,额头青筋暴起,“啪”的一声将檄文狠狠摔在地上。
“公孙瓒这匹夫,简直荒谬至极!他怎敢如此污蔑我!”袁绍暴跳如雷,一脚踢翻了身旁的案几,桌上的竹简、文书散落一地,“我袁绍为朝廷尽心尽力,讨伐董卓,谋冀州也是为了兴复汉室,他却颠倒黑白,罗列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我定要亲自率军,将他碎尸万段!”说着,袁绍便大步走向兵器架,伸手去取自己的佩剑。
此时,谋士逢纪赶忙上前阻拦,双手抱拳,神色焦急:“主公,万万不可冲动啊!公孙瓒兵强马壮,尤其是他的‘白马义从’,战斗力极强。况且他如今士气正盛,又占据了舆论先机,我们贸然出兵,正中他的下怀。”
袁绍哪里肯听,转头怒视逢纪:“那照你这么说,我就该坐视他如此诋毁我,而无动于衷?”
许攸也上前一步,躬身说道:“主公息怒,逢纪所言极是。如今公孙瓒气势汹汹,我们若仓促应战,胜负难料。且我军新得冀州,根基未稳,内部也需时间整合。不如先冷静下来,从长计议。”
袁绍依旧满脸怒容,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咒骂着公孙瓒。审配见状,上前恳切地说:“主公,当下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公孙瓒既然敢发布这檄文,必然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此时出兵,不仅难以取胜,还可能让冀州陷入战火,百姓遭殃。望主公以大局为重。”
袁绍听了审配的话,脚步顿了一下,心中虽然依旧怒火中烧,但也开始冷静下来。他深知审配所言不假,自己刚刚谋取冀州,若此时与公孙瓒贸然开战,确实风险巨大。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缓缓走回主位坐下。
“那依诸位之见,我该如何应对?”袁绍看着众谋士,神色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