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京师震动,温侯成乱臣贼子了?

并州均田之策如疾风骤雨,强势而霸道地推行着。

每一个郡县的土地,都将在变革中被重新丈量、分配。

往昔世家大族肆意兼并土地的局面,必然会被彻底打破。

吕布以雷霆手段,将关乎民生与霸业根基的政令贯彻到底。

他毫不留情,斩断伸向百姓土地的贪婪之手。

一时间,并州豪强震恐,百姓暗自欢呼。

王凌满心愤懑,历经舟车劳顿,终于踏入京师洛阳。

他一见到叔父王允,便迫不及待地哭诉起来。

言辞间添油加醋,将吕布描绘成一个肆意妄为、不顾旧情的暴君。

“叔父,温侯实在欺人太甚!”

“他推行均田,全然不顾我太原王氏的颜面啊!”

王允静静地听着,神色平静。

手中轻轻摩挲着胡须,昏暗的眼神中透着洞悉一切的睿智。

待王凌哭诉完毕,王允微微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贤侄,莫要如此激动。”

王凌满脸焦急,跺着脚道:

“叔父,祖宗基业不保,我怎能不激动?”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缓缓道:

“贤侄,你被利用了。”

王凌闻言,顿时愕然,脸上写满了疑惑:

“叔父,此话怎讲?”

王允微微叹息一声,正色道:

“你想想,太原郭氏在并州也是大族,他们都未出头反对,你为何如此着急?”

王凌挺直了腰杆,一脸傲然:

“我王氏,乃并州士族之首啊!怎能坐视祖田被夺,威望受损?”

王允淡淡一笑,神色平静如水:

“那又如何?”

“奉先连袁绍都敢杀,留你性命已是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你怎敢奢求其他!”

王凌如遭雷击,心神震颤,呆呆地站在原地。

他回想起吕布在并州的赫赫威名,以及杀伐果断的行事风格,心中涌起一阵寒意。

王凌突然意识到,自己此番冲动前来告状,或许真的是太鲁莽了。

“贤侄,你还年轻,不懂这乱世的规矩。”

王允语重心长,“如今世道,实力才是王道。”

“奉先手握重兵,又深得民心,他推行均田。”

“虽触动了我们士族的利益,但也顺应了天下大势。”

王凌低着头,沉默不语,心中仍有不甘。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与奉先正面冲突,而是等待时机。”

王允接着道,“你回去告诉族人,暂且忍耐。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做打算。”

王凌抬起头,看着王允,眼中满是遗憾:

“叔父,侄儿明白了。”

王允拍了拍王凌的肩膀,大声强调:

“记住,在乱世之中,隐忍与谋略才是生存之道。”

“你此番回去,切不可再冲动行事!”

王凌拱手行礼,凛然道:“侄儿谨遵叔父教诲。”

王允神色平静,目光深邃,抬手示意王凌坐下,继续道:

“贤侄,你当知晓,天下将大乱。”

“我们王氏占据越多的耕地,看似是财富。”

“实则越容易成为各方势力眼中的钉、肉里的刺。”

王凌刚要开口,却被王允抬手制止。

“先听我说完。”

王允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奉先推行均田,从长远来看,实则是好事。”

“百姓有田可耕,方能安居乐业,这是天下太平的根基。”

“既是好事,我们为何不支持呢?”

王凌满脸的憋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家祖业被夺,王允竟还说要支持吕布。

王允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王凌的反应:

“你心里委屈,老夫明白,但目光要放长远些。”

“你看董卓,一介武夫,进入京师后肆意大开杀戒。”

“即便如此,他如今也得千方百计拉拢士族,以此巩固朝堂。”

“这说明什么?说明士族的力量,依旧举足轻重。”

王凌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我并州士族要崛起,必须仰仗一棵大树。”

王允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凌,“贤侄,你觉得奉先如何?”

王凌皱了皱眉头,直言道:

“温侯强势、霸道,非是明主。”

“在他治下,我们士族的利益受损严重,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王允突然酣畅淋漓地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屋内回荡,惊得王凌一愣。

“叔父,您笑什么?”王凌满脸疑惑。

王允收住笑容,看着王凌,意味深长道:

“倘若奉先尽善尽美,还会需要我们吗?”

“人无完人,正是因为他有不足,我们才有机会。”

王凌神色一凛,拱手道:“请叔父答疑解惑。”

王允站起身,缓缓踱步:

“奉先身边,有两个谋士,一个是戏志才,一个是郭嘉,都出身颖川寒门。”

“并州推行均田,大抵是他们的主意。”

王凌目光锐利,记住了郭嘉和戏志才的名字。

王允停下脚步,看着侄儿:

“你要做的,不是去成为奉先推行新政的掣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是率领并州士族,把两个寒门子弟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