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税法改革,租调为先

均田之策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州牧府内,文书堆积如山。

戏志才身为这场变革的核心谋士,日夜操劳,常常在烛光下审阅文书至深夜。

他不幸感染风寒,卧病在榻。

吕布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来探望。

戏志才面色苍白,却仍强撑着身子,手中执着一份文书,试图继续审阅。

吕布快步上前,眼中满是关切:

“志才,你这是何苦?”

“身体要紧,这些文书,待你病好再处理不迟。”

戏志才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却被吕布一把按住。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声音虚弱却坚定:

“温侯,均田乃大业,不能因我一人,影响了您的大计。”

吕布心中既感动又无奈,劝道:

“此事需徐徐图之,切莫急坏了身子。”

戏志才摇头,急切地道:

“均田之事,刻不容缓。”

“如今正是关键时期,每一份文书都关乎百姓的土地分配,关乎均田的成败。”

不多时,郭嘉也前来探望。

见此情景,他沉思片刻,道:

“温侯,我举荐一人,贾逵。”

“他年少聪慧,处事沉稳,擅长文书整理,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吕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贾逵倒是不错的人才,只是他愿意效忠于我吗?”

郭嘉神色持重,拱手道:

“温侯威名远扬,天下贤才皆向往之。以嘉对贾逵的了解,他必不会拒绝。”

吕布看着郭嘉,眼中满是信任:“好,我信奉孝。”

郭嘉心中涌起一股自豪,能得吕布如此信任,实乃幸事。

戏志才见状,也趁机道:“温侯,我也举荐一人,仲长统。”

吕布面露疑惑:“仲长统?我倒是未曾听闻。”

戏志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道:

“仲长统年纪轻轻,却已有自己的主见。”

“今大汉之世,宿命论盛行,众人咸以为王朝之兴衰,皆系于“天命”。”

“然仲长统独异于时人,其言创业之主取天下、立霸业。”

“乃至王朝之盛极而衰、毁业亡国,皆因“人事”使然。”

“如此卓见,诚为难得。”

郭嘉不禁惊叹:“真有此妙人?”

戏志才重重地点头,嘴角挂着笑意。

吕布略作思忖,心中已有决策:

“既然如此,令贾逵主持均田文书的整理,仲长统为辅。”

贾逵堪堪十六七岁,仲长统比他还小。

吕布如此破格提拔,足见其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均田大业的决心。

郭嘉和戏志才相视一笑,都很欣慰。

吕布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沉吟道:

“我军讨伐匈奴,大获全胜,得了大量的牛羊、战马。”

“战马自是军中利器,需妥善留存。”

“那数百万头的牛羊,每日消耗巨大,若不妥善处置,容易拖垮官府。”

戏志才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神色焦急:

“温侯,如今天气转寒。”

“若不尽早安排,牛羊极易患病,到时候损失惨重,悔之晚矣。”

郭嘉也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担忧:

“不错,必须尽快处置这些牛羊,不要让好事变成坏事。”

吕布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索性用牛羊,换取大族名下的田地,牛羊价格估得高一些。”

“他们即便心中有不满,也不敢吱声。”

戏志才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古往今来,变革之路,皆伴随着流血冲突。”

“温侯用牛羊换豪右的土地,已是给足他们面子。”

郭嘉沉吟道:“正是,真要动起刀兵,他们可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吕布听着二人的话,心中颇为满意。身处乱世,行事需果敢,更要讲究策略。

此次用牛羊换田,既能解决牛羊的安置问题,又能推进均田大业,可谓一举两得。

士族、豪绅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其最强大之处,在于能稳定地提供粮草、物资。

没有粮食,军队无法征战,百姓无法生存,什么事都做不成。

三国名震天下的谋士,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无一不是搞粮食的能手。

邓艾、陆逊皆出身屯田,姜维也曾屯田以养军。

他们凭借着对粮食的掌控,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成就大业。

黄巾起义虽声势浩大,却最终走向失败。

其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领导者不会搞粮食。

士族、豪绅们不愿向他们输送粮草,各方渠帅无奈之下,只能到处劫掠。

这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也把黄巾的名声彻底搞臭了。

还有董卓,手握强横的西凉兵,却同样不懂得如何搞粮食。

西凉兵只能依靠巧取豪夺来维持生计,如此行径,让天下人恨之入骨,也注定了董卓的失败。

吕布心中明白,自己要想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粮食是关键。

可如今,没有士族的支持,必须另寻出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布的目光,渐渐投向了“均田”与“屯田”。

均田能让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踏实向官府缴纳赋税。

屯田能让军队自给自足,无需依赖他人。

两者,是吕布发展并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