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的京城,繁华依旧,文人雅士们时常聚集的场所——“墨香斋”,此时正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雕梁画栋的建筑内,古色古香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满了名家字画,空气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墨香。然而,此刻众人的情绪却与这优雅的环境格格不入。
一群身着长袍的文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位留着山羊胡、眼神透着固执的老者,正是顽固文人的代表——徐夫子。他清了清嗓子,缓缓站起身来,扫视了一圈众人,而后说道:“如今这世道,海禁开放,引得无数外夷之物涌入,科技之说甚嚣尘上。可诸位,难道忘了老祖宗的教诲,忘了我大楚千年传承之法吗?”
旁边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消瘦的文人应和道:“徐夫子所言极是。海禁一开,外夷的奇巧淫技传入,长此以往,我大楚的传统技艺、文化底蕴必将受到冲击,祖宗之法也将被弃如敝履啊。”
这时,一位年轻的文人,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忍不住反驳道:“徐夫子,时代在变,海禁开放和科技引进,能让我大楚与外界交流,学习先进之术,促进国家发展。这是顺应潮流之举,怎可一味守旧?”
徐夫子脸色一沉,瞪着那年轻文人,说道:“竖子,休得胡言!我大楚历经数朝,祖宗之法流传千年,何曾有过差错?那些外夷,不过是未开化之辈,他们的东西,岂值得我大楚学习?你这等言论,简直是离经叛道!”
年轻文人心中一阵愤怒,但还是强忍着情绪,说道:“徐夫子,时代不同,过去的方法未必适用于今日。若我们固步自封,拒绝接受新事物,大楚如何能在这多变的世界中立足?”
徐夫子气得胡须颤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住口!你这是被外夷的思想蛊惑了!我大楚应以传统为本,遵循古法,方能长治久安。你等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竟妄图改变祖宗之法,实在是大逆不道!”
一时间,文人聚会场所内争论声此起彼伏,支持徐夫子的顽固文人与主张革新的年轻文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而在京城的街头,一群顽固文人正忙着张贴标语。他们神情严肃,仿佛在进行着一项无比神圣的使命。一位路人好奇地走上前,看着那标语上写着“海禁开放,国之祸端;科技引进,人心不古”,不禁皱起了眉头。
路人问道:“几位先生,这上面写的,可有些言过其实了吧?海禁开放后,我们大楚的货物能远销海外,经济也繁荣了不少啊。”
一位顽固文人瞥了路人一眼,不屑地说道:“你这等庶民,懂什么?海禁开放,外夷的思想和文化也随之涌入,会腐蚀我大楚的根基。科技之说,更是扰乱人心,让年轻人都不再潜心钻研圣贤之书。”
路人挠了挠头,有些迷茫:“可我觉得,这科技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也能让大楚更强大啊。”
顽固文人冷哼一声:“哼,便利?强大?那都是虚妄之词。只有遵循祖宗之法,才能保我大楚万世太平。你若再敢胡言,小心祸从口出!”
路人被吓得不敢再说话,默默地离开了。而这些顽固文人则继续张贴着标语,试图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的观点。
随着顽固文人的宣传,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对新政产生了怀疑。在一处集市上,几位百姓正围在一起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