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平。”
话落,道路两旁冲出几个蒙面人,一人一嘴询问李弘贞。
“你曾祖是谁?”
“李言亮。”
“高祖是谁?”
“李庭州!”
此时,30个镖师和秦氏姐弟,一脸懵逼的看着一群土匪,正在给李弘贞查户口。
接下来画风突变,从查户口又变成了询问家长里短。
蒙面人甲问:“阁下春秋几何?”
“今年18岁!”
蒙面人乙问:“尔目下莫非以押镖谋生?”
“我弃文从商,现在是四海镖局大东家。”
蒙面人丙又问:“是否已经婚配?”
“后头那位,便是我娘子!”
蒙面人丁接着问:“阁下目前家财几何?一年赚多少?膝下有无子嗣?”
李弘贞被问烦了,大声吼道:“你们有完没完啊?”
“不是要抢劫吗?”
“问那么多废话干啥子?”
被骂了一顿,四个蒙面人反而不恼。
和李弘贞拉开一段距离后,四个脑袋挨在一起说着悄悄话,怎么看怎么猥琐。
此举弄得李弘贞,想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愣在原地风中凌乱。
而后,由蒙面人甲走到李弘贞面前,十分恭敬的行了一礼:
“我等也并非想与诸位过不去。”
“只是有几句话,想与李公子私下谈谈。”
“若是李公子能解我等之忧,便放你们安然通过子午谷。”
李弘贞从四个人身上感受不到杀气,便果断答应:“好!那就请阁下带路。”
话落瞬间,身后传来秦良玉的声音:
“不成!”
她急急忙忙跑到李弘贞跟前拉住他:“他们必定想骗你过去,以多打少将你拿下,再用你来威胁弟兄们。”
“相公千万不可上当。”
李弘贞拍了拍秦良玉的手背,信心满满的说:“放心吧,就算打起来,我也有自保之力。”
“可是...”
“不用可是,我不会有事的。”
见他态度坚决,秦良玉咬了咬下唇,便不再拦着。
不过她还是对四个蒙面人放下狠话:“我警告你们,要是让我相公少一根头发,我秦良玉绝对不会放过你们!”
说完,将手中长弓拉满,射向路边一棵矮树。
离弦之箭带着呼啸声,穿透了树干,箭干还发出阵阵颤鸣,可见威力之大!
四个蒙面人见状,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幸亏没有动手,就凭这位女侠的箭术,足以秒杀他们任何一人。
少顷。
李弘贞揣着好奇心跟着四个蒙面人来到一片隐僻处。
待驻足站定,四人齐刷刷拉下面罩。
见到四个人的面容瞬间,李弘贞心底泛起一阵狐疑。
不是长得温文尔雅,就是一脸贵气,这几个人无论是从长相,还是气质,都跟土匪完全不搭边。
“有何话,不妨道来吧?”
领头的蒙面人,先是向李弘贞躬身一礼。
当他直起腰时,表情比死了爹娘还难看:“实不相瞒,我乃平凉府韩王,朱朗锜。”
闻言,李弘贞万分错愕。
紧跟着,其他三个人也纷纷行礼,自报家门。
“我乃庆王府宗藩、镇国将军,朱伸瑄,封国宁夏卫。”
“我乃肃王府世子朱绅尧,封国临洮府。”
“我乃秦靖王之子,奉国中尉朱谊漶,封国长安县。”
李弘贞听后,良久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自己是李文忠的后代。
他们又是朱元璋的后代。
那岂不是超远房亲戚?
“尔等皆乃堂堂皇室宗亲,为何要自甘堕落,干起这等无本买卖?”
朱朗锜叹声道:“若非到了山穷水尽,我等也不愿意打家劫舍?”
李弘贞心说不对劲啊?
后世无论历史圈,还是网络上,只要一提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都在吐槽大明的财政是被皇室宗亲吃垮的吗?
现实中,怎么又把宗室逼得去打劫?
李弘贞冲四人抱了抱拳:“愿闻其详,若真有不得已的苦衷,李某倒不介意出手相助。”
接下来,四个人便挨个介绍起自己的过往和落草为寇的原因。
韩王朱朗锜,今年50岁,韩安王朱谟?的庶子,因嫡兄夭折,他在两岁的时候(嘉靖十七年)被册封为韩世子,十岁袭封郡王。
就藩后,经常被朝廷拖欠俸禄。年复一年的入不敷出,最后把他逼得家里能卖的都卖了。
庆王府宗藩世子朱伸瑄,今年39岁,他连郡王都不算,头上顶着一个镇国将军的名头,在明初或许还算是货真价实的九边塞王。
但是在正德五年,安化郡王起兵谋反之后,朝廷就越来越不待见这一支宗室,俸禄能欠就欠。
现在所谓的镇国将军,不过是一个虚衔,封地上的军政大权,实际都归“宁夏卫”管辖。
说难听点,他这个宗室的俸禄,还得靠宁夏卫发放。
至于给不给...全看心情。
肃王府世子朱绅尧,今年31岁,他爹堂堂郡王,多年卧病在床,连看大夫的钱都没有。王府属官太监饿得全部跑光,不得已只能典当银册银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奉国中尉朱谊漶,秦靖王朱敬镕庶子,今年21岁,万历十三年袭封爵位,到封地花钱大手大脚,很快就把家产败光。又经常被拖欠俸禄,饿得两眼冒绿光,就跟着几位老大哥来抢劫。
听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陈述,李弘贞对他们感到同情又愤怒,同时对明朝的宗室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知。
野猪皮后裔经常造谣,什么朱元璋把大明江山当成自己家,举全国之力养他的后代子孙。
在他们身残志坚地不断宣扬中,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明朝就是被这帮人吃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