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国本之争愈演愈烈

后来经过调查,原来这封奏疏是王家屏和许国扛不住下面人的压力,代替申时行把他的名字也签了上去。

事情查清楚了,申时行第一时间想跟皇帝解释清楚。

可又担心太监传达不到位。

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写一封密信。

信中内容大致表明了自己不知道署名的事,请陛下不要误会,要不要听从阁臣的意见册立太子,自己拿主意就行。

客观来讲,倒不是申时行搞两面派和稀泥,而是他十分清楚皇帝的性格。

皇帝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打死也不会认错。

表面上看起来很大度随和,实际上极其顽固。

朝臣和这种皇帝对着干,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因此申时行的打算是先稳住皇帝,再慢慢想办法堵住朝臣的嘴。

事情也确实如他所料,万历皇帝收到密信后十分高兴。

派太监去给正在装病的申时行传话,阁老的心意朕已然知晓,阁老安心休养便是。

此刻申时行总算松了一口气,事情终于糊弄过去了。

但申时行做梦也没想到,他长达十年的内阁生涯,会被万历皇帝这个猪队友给断送了。

起因是万历皇帝在批阅公文的时候,不小心把那封密信给夹进奏疏中。

奏疏转到内阁,这里是申时行的地盘,按理说事情还能挽回。

可他当时为避风头,在家养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值的许国也没留意到,顺手把奏疏转给了礼部。

最后这封夹带密信的奏疏落到礼部给事中罗大弘的手里。

罗大弘是个称职的言官,看完这封密信后非常愤怒。

只因申时行在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惟亲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要皇帝自己说了算,不要理会那些小臣。

与此同时,申时行也已经发现密信外泄了,心里吓得要死。

立刻找到罗大弘的上司礼部给事中胡汝宁,让他去找罗大弘谈判。

可惜罗大弘不吃这套,写了封邸报,直接把这件事捅了出去,痛骂申时行是个跪舔皇权的佞臣。

这下好了,满朝言官义愤填膺,纷纷上书弹劾申时行。

万历皇帝为了保住申时行,又摘了罗大弘的乌纱帽,贬为庶民。

还罚了所有上书言官的俸禄。

但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皇帝能压得住的了。

传统的汉家王朝,没有满清那么变态专制。

更不存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事。

天下的道统在儒家士大夫手里,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皇帝,也得乖乖遵从这套秩序。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申时行,终究在此刻阴沟里翻船。

自万历十年以来,他忍辱负重,上下协调,努力维持着君臣和谐的局面。

而今被天下读书人千夫所指,他再也支撑不住了。

于是在万历十九年年底,正式提出辞职。

皇帝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批准申阁老告老还乡。

让万历更加糟心的是,内阁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王锡爵,在今年回乡探亲后,就再也没回到北京上班。

这个老狐狸貌似在用旷工的方式向言官表态,自己也是在向皇帝抗议,求得诸位同僚嘴下留情。要么是在暂避风头,不想卷入这场国本之争。

王锡爵这种老滑头的举动,让万历皇帝气得狠咬牙。

一怒之下把御案上的文房四宝扫到地上。

“王太仓,你这个老狐狸!朕要用人的时候,却躲了起来!”

“朕总有一天,一定将你捉回来干活!”

又觉得不够解气,朱翊钧想站起来砸东西。

他本来腿脚就不好,或许是坐久了腿麻,刚站起来没走几步,就摔了个狗吃屎。

新任的掌印太监陈矩见皇帝摔倒,连忙飞奔过来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