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外族视角来看待北宋的话,他就是一个成天入侵他人领土的激进分子。”
“北宋时期,汉人对南方许多山区,进行比唐代更加深入的拓张。当时宋军对荆州古蛮国、西南都掌蛮展开大规模入侵。这种侵略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郡县,迁徙大量汉民开垦梯田。”
“同时,北宋对宁夏、甘肃、陇西等地,爷展开过旷日持久的入侵。”
李弘贞接着杠:“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汉唐故土啊!”
“没错,这些地方确实是汉唐故土。但是在北宋建国之前,这些地方早就成为羌藏、党项、回鹘、粟特的地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这些外族来说,这些地盘都是唐王朝给我们祖先的封地,燕云十六州是沙陀人石敬瑭割让给我的,你北宋凭什么要抢回去?”
听秦良玉这么一分析,李弘贞瞬间茅塞顿开。
这样看来,宋朝那就是个妥妥的军国主义份子。
不等李弘贞发话,秦良玉似猜透他下一句话要说什么,补充道:
“当然,在你眼里北宋的扩张可能不是很成功,好不容易灭了青塘吐蕃,也不过十年就把汉唐故土吐出来。”
“但是北宋和契丹的百年战争,放到当时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级的大国之间的争霸。而且在北宋前期,发起战争的往往是北宋。”
“在政治方面,宋朝首次开创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权被极大削弱,甚至地方州府议事,还会邀请当地的商人乡绅来一起来商量。”
“在经济上,宋朝财政收入高达万贯,即便是丢失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有万贯。在盛唐时期,最高财政收入不过才3500万贯。无论民间商业,还是对外贸易,都达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鼎盛时期。”
“诸如郓城的卖炊饼的武大郎,光靠他卖饼的收入,就能在城里住二层小楼,养得起潘金莲这种美娇娘。”
“在文学方面,宋朝文人更是将其推向另一个巅峰,在这一时期涌现范仲淹、苏轼、陆游、李清照等文学大家。毕昇、沈括、苏颂这些格致学大师的成就,为后来的明朝奠定承上启下的发展。才有了永乐时期神机营横扫蒙古骑兵,郑和七下西洋。”
李弘贞恍然大悟:“难怪民国大师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秦良玉赞同道:“这位陈先生不愧为大师,那其他大师又是怎么评价宋朝?”
“反正中外学者,对宋朝评价都很高。西方学者盛赞宋朝是真正首个开创民主议会的朝代,只有像我这种没怎么学过历史的人,才对宋朝百般嫌弃。”
“有空我一定会督促你多学历史,免得你老是把宋朝贬得啥也不是。”
“行行行,你快说下一次国运?”
“就是咱们的大明王朝呗。”
“国运最为昌盛时期,主要在宪宗、孝宗、武宗三朝,世宗、神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弘贞感觉这套说辞有点合理,但又不够细致,便问:“你是什么评判标准?”
“百姓安居乐业、民风道德秩序良好、国家经济繁荣、对外影响力,同时符合这些条件才算得上国运昌盛。”
李弘贞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
如果以公元1550年的明朝中叶,作为华夏国运最后辉煌的话。
那么到如今21世纪,还差二三十年的时间,华夏国运才会再次降临。
也就是说,李弘贞还要等三十年,才能看到华夏民族重回历史巅峰。
想到这,他心中再次燃起一股民族解放的希望之火。
这四百年来,华夏民族从世界巅峰跌落深渊。
被剃发易服、思想被强行改造、文字狱杀尽文人的气节,古圣先贤被泼脏水污蔑成封建糟粕,民族英雄的坟墓被挫骨扬灰,文明成果被西方强盗窃取,仁义礼智信被当成傻瓜,贤妻良母被女拳曲解成贬义词。
整个民族人人变得自私贪婪愚昧崇洋媚外男女对立,道德败坏,既分不清大是大非,又缺乏团结精神,干着全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最廉价的报酬,从不敢对强权说不。
彻底沦为世界鄙视链最下层的存在。
这一切一切的根源,都是从满清入关开始,华夏文明有史以来遭到最具有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