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天府之国的未来

到了明朝,汉人势力逐渐控制西南大部分区域。

由于都蛮十分靠近朝廷流官管理的地方,所以他们同明朝军队离得更近、接触更多,都蛮时不时会侵扰周边,使得双方时不时兵戎相见。

成化年间,都蛮又多次侵袭周边地区,给明朝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于是成化皇帝命令襄城伯李瑾为总兵官,领兵20万征讨都蛮。

大军压境,都蛮毫不畏惧,竟然和明军死磕了四年。

最后实在扛不住明军的猛攻,都蛮迫不得已投降。

后来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出的主意,在明朝撤军之后又再次反叛。

走到半路的明军感觉受到侮辱,你他娘的当老子说话放屁呢?

可是彼时的明朝政府,财政已经无法支撑这场仗打下去,只能暂时撤兵讲和。

这也使得都掌蛮的自信心爆棚。

在正德和嘉靖两朝,连续骚扰西南汉地,摆明了要和明朝政府作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到万历元年,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之后,第一件事就拿都掌蛮开刀。

原因是都蛮酋长出行使用皇帝的规制,仪仗队不仅撑起了黄罗伞,朝廷并没有赐给他蟒袍,他竟然还胆大包天的给自己做了一件。

这不就是夜郎自大,找死吗?

于是张居正大手一挥,派抗倭名将刘显,领十四万大军踏平了都掌蛮各个据点。

此战过后,都蛮男性都被明军屠光,女性全部编户齐民。

明政府也没有在当地继续任命土司,而是派流官直接掌控。

实行暴力“改土归流”之后,这片蛮荒之地也得到中原先进文明的开化。

(这里顺带多提一嘴,最近那个号称替诸葛亮守卫边疆一千年的部落,可能是造谣乱认祖宗。历史事实证明,孟获的部落在明朝已经消失了,连历史和父系血统都没留下来,那点人口守啥疆土?要点脸吧!)

讲完了十几年前的历史,徐元泰意味深长的说道:

“如今蛮子意图作乱,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天赐良机。”

“两位,难道不想效仿张居正,改土归流吗?”

“啊!这个....”

左右参议还在迟疑,徐元泰接着徐徐善诱:

“今日两位也亲眼看到了,这水泥铺设的道路结实耐用,据说能通行十年而不损坏。”

“假如巴蜀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水泥路的事,两位不妨猜猜,老百姓会怎么想?”

“老百姓应当会觉得,十年之内不用再服徭役修路。”

徐元泰笑道:“王大人过于保守了,本官看来,以水泥路的坚固程度,通行几十年都不用维护。咱们完全可以大着胆子告诉老百姓,50年内不用修路。”

右参议洒然一笑:“如此一来,老百姓岂不是举家欢庆。方才下官愚钝,一直考虑打仗会不会殃及百姓。经徐大人点拨,下官这才认识到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民生大事。”

“这是自然,到时老百姓肯定是家家踊跃参与修建新道路。而这个时候咱们再告诉老百姓,修路的水泥从何而来?那得从大凉山挖掘铁矿。届时也必然有广大百姓踊跃参军。”

“民意汹涌,内阁也不得不调配饷银,来支持打这场仗。哈哈...徐大人,这招实在高啊!”

徐元泰兴致勃勃地接着说:“不管内阁同不同意,这场仗都十拿九稳。只要咱们对大凉山改土归流,届时就有数之不尽的水泥,供我们建设道路。据李三郎说,水泥也不仅用来铺路,同样也可以用来盖房子、修建城墙。我大明境内已无多少木料可用,正急需一种建筑用材代替,水泥正是绝佳利器。”

................................................

此时屋外。

他们说得话被李弘贞悉数听入耳,扬起嘴角得意一笑。

看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同时也很佩服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手腕。

后世的历史观,无论影视媒体、还是网文和文学领域,一直都有一种主流的共识。

那就是汉人王朝过于固步自封,没有像游牧民族那样具备进取精神,去勇敢地扩展领土。

言下之意,汉人很菜,需要游牧输血才能武德充沛。

但是这些曲解污蔑华夏历史的人,根本不会告诉广大群众一个历史真相。

我们华夏的老祖宗,一直是个理性又务实的民族。

不能给本族人民带来利益的战争,我们不会轻易去开除任何一个民族的球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