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朱标洞察暗潮,改革锋芒初展
夜幕深沉,紫禁城的轮廓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肃穆。朱标站在书房中央,眼神如寒星般锐利,他深知胡惟庸绝不会就此罢休。六百年的历史见闻,如同在他脑海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旧势力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王忠。”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
“奴才在。”王忠立刻从暗处现身,躬身应道。
“传令下去,暗影卫全员出动,严密监视所有与胡惟庸有牵连的官员,特别是那些近期频繁出入胡府之人,务必查清他们的底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朱标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奴才遵旨。”王忠领命,身形一闪,又消失在黑暗之中。
朱标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张空白的宣纸,用狼毫笔蘸饱墨汁,开始在纸上勾勒出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图。
朱标将胡惟庸的名字写在中心位置,然后以他为中心,将所有与他有关联的官员一一列出,并在他们的名字旁边标注上官职、籍贯以及与胡惟庸的关系。他仔细地审视着这张关系图,眉头紧锁。
六百年的历史记忆告诉他,胡惟庸的势力盘根错节,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些。他一定还暗中笼络了许多地方官员,企图利用他们来对抗朝廷的改革。
与此同时,在位于京城一处隐蔽的宅院内,胡惟庸正秘密召集着旧势力的残余。昏暗的烛光下,一张张面孔显得格外阴沉。
“诸位,且听老夫一言啊!如今这太子殿下不知怎的,竟然开始大力推行起那所谓的新政来,而且还大肆搞什么改革。可你们知道吗?他这么一折腾,可是把咱们的利益给严重损害啦!”胡惟庸眯着眼睛,阴沉着脸,那原本就低沉而沙哑的嗓音此刻更是带上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煽动意味。
“可不是嘛,如果咱们再这样袖手旁观下去,任由太子殿下这般肆意妄为,恐怕过不了多久,咱们就真的要永远都翻不了身喽!”胡惟庸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在座的众人。
这时,只见一个身穿灰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满脸怒容,义愤填膺地大声喊道:“胡大人所言甚是!这太子殿下的新政,根本就是一场胡闹!他不但没有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反而还变本加厉地加重了他们肩上的担子。更可恶的是,就连咱们这些辛辛苦苦为朝廷效力的地方官员,也都跟着遭了殃,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咱们绝对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权益被剥夺,必须得有所行动才行啊!”
“没错!太子殿下如此倒行逆施,简直就是逆天而行!长此以往,必定会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到时候,受苦受难的可都是咱老百姓啊!”另一个官员也赶紧随声附和道,脸上同样写满了愤怒和不满。
胡惟庸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诸位,我这里有一计,可让太子殿下的新政寸步难行。”胡惟庸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原来,胡惟庸打算利用一些地方官员对改革的不满,煽动他们联合抵制新政。他还承诺,只要他们能够成功阻止新政的推行,日后必将得到重赏。
在胡惟庸的蛊惑下,那些官员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听从胡惟庸的安排,共同对抗太子殿下的新政。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了朱标的眼中。在暗影卫的严密监视下,胡惟庸与那些地方官员的秘密会面,被一五一十地呈报到了朱标的面前。
“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惟庸果然贼心不死。”朱标冷笑一声,
朱标立刻下令,将那些与胡惟庸勾结的地方官员全部控制起来。暗影卫的行动迅速而果断,那些官员们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抓捕归案。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许多官员都对太子殿下的雷霆手段感到震惊。
宋濂在听闻此事之后,面色凝重,眉头紧蹙,心中满是忧虑和不安。他脚步匆匆地朝着东宫走去,一路上都在思考着该如何向太子朱标进言。
终于抵达了东宫门前,宋濂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恭敬地请求拜见朱标。得到应允后,他快步走进殿内,见到朱标正端坐在书桌前,神情严肃地处理着政务。
“殿下!”宋濂躬身行礼道。
朱标抬起头来,看到是宋濂,微微点头示意:“先生来了,请坐吧。”
宋濂谢过之后,却并未坐下,而是径直走到朱标面前,一脸忧心地说道:“殿下,您此次如此迅速地采取行动,老臣实在有些担心啊。这会不会引起朝中更多官员的恐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