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外交旋斡,外情难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那些前来观摩的鞑靼使节们,当他们亲眼目睹如此威猛雄壮的明军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惊愕之色,原本趾高气扬的态度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明显开始软化起来。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经悄然降临。然而位于馆驿之内的灯火却依然通明如昼,将周围照得亮堂堂一片。此时的朱标坐在桌前,右手轻轻揉着眉心,双眉紧锁,脑海之中思绪翻涌、心潮起伏。

鞑靼使节态度的突然转变确实让他看到了实现和平的一丝曙光,但与此同时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性胜利而已。要想真正实现两国之间长久稳定的和平共处,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朱标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抬头仰望着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空,口中喃喃低语道:“或许......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啊!”说完这句话后,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又转身回到营帐内继续来回踱步。

此刻他手中握着的那杯茶盏早就已经凉透,可他浑然不觉,脑海里不断回想着白天与鞑靼使节谈判时对方所提出的种种刁钻难题以及各种别有用心的试探手段。如何才能在坚决扞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顺利与对方达成合作意向呢?这个问题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般压在朱标的心头,令他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

“让步?可让到何种程度才能既让他们满意,又不损害大明根本?”他低声自语,眉头紧锁。

六百年后的历史告诉他,鞑靼始终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若能此时化干戈为玉帛,对大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一旦让步过度,又恐养虎为患。

次日,谈判继续。鞑靼使节故技重施,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言语间尽是傲慢。朱标却不再像昨日那般针锋相对,而是以退为进,避重就轻。

朱标对于鞑靼内部各部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谓了如指掌,他清楚地知晓这些部落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与纷争。而此次前来谈判的使节们,虽然表面上代表着整个鞑靼,但实际上他们各自心怀鬼胎,根本就不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标心中早已定下妙计。只见他面带微笑,言辞温和地说道:“使节大人们一路奔波劳顿,实在辛苦啦!”那语气亲切自然,宛如邻家兄长一般,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接着,他话锋一转,继续道:“本宫心里明白得很呐,诸位此次出使绝非轻松之事。毕竟各部族之间意见分歧严重,要想达成一致,实乃困难重重啊。”

说到此处,朱标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将锐利的目光投向众使节。那目光犹如闪电,似乎能够直接穿透人的内心深处。他缓声道:“本宫当然也能理解,各位使节都希望为本部族谋取到最大程度的利益,这本就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然而,正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唯有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方为长远之道。倘若一味地固执己见、强行索取,到头来恐怕只能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对谁都没有好处呀。”

鞑靼使节闻言,神色微变。朱标这番话正戳中了他的痛点。他此行确实压力巨大,各部族首领都对他寄予厚望,若是不能带回满意的结果,他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朱标见他有所动摇,便趁热打铁,抛出一些可行的合作方案,既顾及了鞑靼的利益,又维护了大明的尊严。

鞑靼使节原本以为朱标年轻可欺,没想到他竟如此老练,对蒙古内部情况了如指掌。他心中暗自佩服,态度也逐渐软化下来。

经过几番磋商,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约定择日签订正式条约。

馆驿内,气氛轻松了许多。朱标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举起酒杯,向鞑靼使节敬酒:“预祝我大明与蒙古永世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