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英君筹策靖边患,雄师破敌保国安

朱标展开边报,一股寒意如同一股汹涌的寒流,猛地直冲脑门,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北元……又蠢蠢欲动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怒意,仿佛那股寒意已经渗透进了他的话语之中。

那泛黄的纸张上,墨迹淋漓地写着边关告急的消息,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刺他的心脏。烽火台狼烟四起,那滚滚的浓烟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北元残余势力的野心和阴谋。

朱标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边报上的文字,仿佛要透过这些字看到北元的动向。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焦虑和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殿内的空气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情绪,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大殿一片死寂,只有朱标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沉重。

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绝对不能乱了阵脚。他必须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来人!”朱标高声喊道,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威严。

一名内侍闻声匆匆赶来,跪地听命。

“传燕王朱棣、凉国公蓝玉,即刻到御书房议事!”朱标的语气果断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朱标在大殿上缓缓踱步,他的步伐看似随意,实则每一步都蕴含着深思熟虑。他的脑海中,六百年的历史如同一部电影般不断闪现,这些历史见闻此刻成为了他最强大的武器。

他深知北元虽然已经衰落,但他们的骑兵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觑。尤其是此次还有国内乱党的配合,使得局势变得异常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就在朱标沉思之际,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朱棣和蓝玉便急匆匆地赶到了大殿。

朱棣身披厚重的铠甲,风尘仆仆,显然是从军营直接赶来的。他的身上还残留着战场上的硝烟气息,透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而蓝玉则身着一身便服,虽然没有铠甲的加持,但他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煞气,让人不敢小觑。

“皇兄,边关告急,可是真的?”朱棣一进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他的语气急切,充满了对战场的渴望。

朱标看着心急如焚的朱棣,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边报递给了他们。

朱棣和蓝玉接过边报,快速浏览了一遍,两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边报上详细记载了北元军队的兵力、装备以及近期的军事行动,这些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这次的敌人非同小可。

朱棣眉头紧皱,他紧握着拳头,声音洪亮地说道:“皇兄,臣弟请战!愿率领麾下将士,将那些北元鞑子杀个片甲不留!”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

蓝玉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中同样燃烧着强烈的战意。他死死地盯着边报,仿佛要透过那些文字看到北元军队的真实面貌。

朱标抬手制止了朱棣的请战,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诸位将军的心情朕明白,但是,此次北元来势汹汹,不可轻敌冒进。我们必须谨慎应对,制定出周详的战略。”

朱标的话让朱棣和蓝玉都冷静了下来。他们意识到,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朱标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沙盘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边境的那几个重要关隘。他伸出手指,准确地指向了这些关键位置,然后开始详细地分析道:“根据边报所提供的情报,也速迭儿这次可谓是倾巢而出,集结了将近十万的兵马。他们兵分三路,对我大明边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其中一路径直指向大同,这一路兵力最为雄厚,显然是想一举攻破我们的防线;另一路则攻打宣府,这一路的目标应该是牵制我军主力,为其他两路创造机会;而最后一路则更为阴险,他们绕道袭击居庸关,妄图避开我军正面防御,直接威胁京师的安全。”

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钦佩。然而,蓝玉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怒骂道:“陛下,这帮鞑子实在是太嚣张了!他们竟然如此大胆,敢来侵犯我大明的疆土!”蓝玉的怒吼在大殿内回荡,众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怒火。

朱棣也皱起了眉头,他的脸色凝重,显然对北元的这一举动感到担忧。他沉声道:“皇兄,北元的骑兵素来以长途奔袭而闻名,如果让他们突破了我们的防线,后果恐怕会不堪设想啊。”朱棣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

朱标微微点头,表示他完全理解朱棣的担忧。他当然知道北元骑兵的厉害,他们的机动性和战斗力都不容小觑。然而,他的心中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因为他更清楚,此时的大明并非毫无胜算。

经过他这段时间的改革,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显着提升,再加上他掌握的历史信息,完全可以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小主,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朱标语气平静地说道,“朕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朱标指着沙盘,开始详细地讲解他的作战方案:“此次北元来犯,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他们是孤注一掷,想要趁我大明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击溃我们。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稳住阵脚,挫败他们的锐气。”

“燕王,朕命你率领五万精兵,前往大同,务必守住大同,不得有失!” 朱标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末将遵旨!” 朱棣抱拳领命,

“凉国公,朕命你率领三万精兵,前往宣府,与燕王互为犄角,共同抵御北元!” 朱标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