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剪纸、草编……

这些几乎被遗忘的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的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位年轻的女孩笨拙地尝试着捏出一只小兔子,虽然形状有些滑稽,但她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一位老艺人手把手地教她,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欣慰。

甚至连一向沉稳的潘岳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他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跃然纸上,引来阵阵惊叹。

萧瑶穿梭在人群中,看着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心中充满了喜悦。

她注意到,许多年轻人,包括之前和她有过交流的周学生,都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认真地学习着,体验着,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萧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文化复兴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她走到周学生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怎么样,感觉如何?”周学生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太棒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传统文化竟然这么有趣!”

夜幕降临,展览接近尾声。

人潮逐渐散去,大厅里恢复了平静。

萧瑶和潘岳站在大厅中央,看着空荡荡的展台,心中感慨万千。

潘岳走到萧瑶身边,递给她一杯热茶,轻声说道:“辛苦了。”萧瑶接过茶杯,笑了笑:“你也一样。”她喝了一口茶,突然想起潘岳之前递给学生的那张卡片,问道:“你那个教育改革研讨会,准备得怎么样了?”潘岳神秘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展厅门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似乎放着一个被遗忘的包裹,“不过……”他走向那个包裹,伸手欲拿,却突然停住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好像有点不对劲……”

展览接近尾声,萧瑶发现,尽管年轻人对展出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比重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