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份“启智月报”就出现在了十六郎面前,他和几个同窗围在一处研究起来,不久几人就入了神,原本要看书画的心思都忘了。
这样的情形不止出现在十六郎他们几个身上,今日上街的文人学子几乎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
“报纸”一共四个板块,分实事、民生、杂谈、科普四块儿。
上面登录的内容,除了各地发生的大事消息、民生杂谈、科普趣闻是报馆人员负责收集,其余时事点评文章都是向和崔氏交好的一些大儒或者退休文官征集的投稿,当然报馆根据字数付了丰厚稿费。
为了做这个报纸,崔氏的造纸坊好几年前就开始研究适合的纸张,书局把活字印刷技术改版几次,终于找到合适的金属材质使用时知配置出的油墨,成功印刷出这种“报纸”。
“报纸”一份儿五文钱,一月出两期,并且长期包年订阅者提供送货□□,同时在崔氏治下各大州府发售。
第一份月报只印了两千份儿在江南各大城市试水,但谁都没想到“报纸”在问世后迅速售罄,负责报馆工作的人有些被吓到,他们还以为怎么也要卖几天呢,
这种新奇的事物,最开始是在各书院学子之间流传,他们年纪轻好奇心也重,平日里喜欢高谈阔论,这“报纸”价格对他们来说不贵,有人在大街上看到售卖就买了份带回书院,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管书院的先生和同学都争相传阅,因为不够看,甚至还因为争抢出现喧哗吵闹声,最终报纸被先生们“没收”拿去传阅,然后一时间各个书院打发书童小厮出门的人格就外多。
所有人都发现这东西简直就是量身为他们打造的!上面除了有大家关心的最新时事,还刊登了很多见解独到的文章点评。
这“报纸”底下有征文启示,说任何人都可以投稿,只要被报馆采纳,那么下期就会登录你的文章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