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次报名参加小考的考生有七千之多,而有资格参加科举会试的只有三百多名考生。
本次考试,共取进士二十名,“小考”取学员一千二百名。
学员统一去桐州新建的“启智书院”进修三年再放职,进士入崔氏新成立的仿制大良成立的“翰林院”当编纂。
以往“翰林”,只有进士一甲才有的殊荣,因为曾经的大良,除了世家外考取进士的学子只有当过“翰林”才能有机会问鼎最终极的权力中枢。
虽然要慢慢熬,但大家理所应当的觉得这崔氏应该也是这个路子,对此崔氏什么也没说。
崔氏如今没有建立大良曾经用的三司六部,新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只有“土地农业司”和“军政司”,地方行政部门除了“农业司分处”其余还是暂时沿用过去大良留下的部门,当然领头官员是换了一批时知的人。
如今百废待兴,在这一批新人没培养出来前,新的行政部门也不适合立马成立,主要是没那么多人放进去。
本次科举考试顺利结束后,又有一条新公告出现,崔氏治下将彻底恢复科举考试的会试、乡试、府试、县试。
不过内容和标准将会调整,“格物学”会加入考评当然目前所占比重不多难度也不大,同时评分中策论比重增加,诗词歌赋将减少比重。
在公布科举考试的具体要求后,时知还用自己的私产建立了“助学金”,凡是学习考试优异并且家庭条件负担重的学子都可以申请,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得到崔氏的补助。
这半年时间里时知的操作,荀延和郑濂自然都看在眼里,两人都明白崔氏要收揽文人大儒的急迫,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崔氏要恢复科举,荀氏和郑氏其实也在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