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她以为这真是林在山十几二十年前的作品。

那个时候的歌坛,百花齐放,有很多很棒的实验性音乐出现,这种局面,在今天早就不可见了。

能听到一首那个时代的黄金摇滚人的作品,关雅玲还蛮庆幸的。

她仔细分析过林在山这首歌的创作。

从《高级动物》的词来讲,林在山主要运用了排比与对比两种写作手法。其中排比体现在结构上——歌词主要由两个字的形容词形式出现。而对比体现在两个词词意上的对比、词性上的对比,以及后面的“幸福在哪里”的反问,与之前所列举的词语之间的对比。

这首歌歌词中的48个形容词,每一个词都与人这种高级动物息息相关,而每个词之间也都有正反矛盾的联系,几乎把人类所有的行为和语言,甚至“高级动物”所带来的邪恶,都通通浓缩在了这些形容词里。

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与一般排比的运用,使得这首歌的歌词很是简洁、明了、突出、恰当。耐下心来听这首歌,是能引发人的共鸣和思考的。

至于这首歌的曲,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在关雅玲看来,这是一首很奇怪的作品,说好听点,是风格独特。

这首歌以沉重的贝斯开头,氛围阴森冷傲,让人冷静得出奇,电声处理过的鼓点、粗糙的吉他营造出了极为诡秘的气氛。

歌曲从开头的两小节之后,架子鼓就一直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让人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开头的贝斯低音与效果器空灵飘渺的高音对比,则像是两个人在诉说,映照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较对。——这些都是林在山给她讲过以后,关雅玲才慢慢悟明白的,让她自己听,她真是听不出来。

在这首歌中所有诉说的部分,也就是形容“高级动物”的性格与表现的时候,林在山都用了音乐色彩比较灰暗的表现,效果器营造出阴森的气氛,用意是把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表达的淋漓尽致。

而到了反问“幸福在哪里”的时候,林在山又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来诠释幸福,突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当理解了这一点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关雅玲听来是很明显的,这种复杂的感受,也让人更能理解对于身处现实社会的人们向往美好的那一种复杂的心情。

歌曲的尾奏部分,在关雅玲看来,算是最妙的处理了——几声清脆的吉他声,听上去的感觉好像是水滴石穿回归自然一样,水滴与石头的抗争终于结束了,一滴可爱的水珠穿过了石头,滑落在平静的湖中,荡起微波粼粼,林在山最后的声音也变得温暖了,就好像看到了幸福的机会一样。

关雅玲细品几遍这首歌后,能感觉到林在山在这首歌上的立意与体现手法都是很前卫很实验性的。

在十几二十年前能玩出这样的音乐,说这大叔是天才,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首歌中,林在山是站在了更高的高度,把一件事情,一种情况,具体又清晰的白描了下来,把它们用概括加列举的手法呈现了出来。而对于这背后的本质的思考,则留给了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