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贾里玉挪开目光,看向朱元璋:“朱坛主辛苦了。”

“谢教主,分所应当。”

贾里玉点点头,去见杨逍等人,朱元璋望着贾里玉的背影眼神变幻,满脸若有所思,忽然察觉到一道目光在看着自己,转眼看到那个叫做陈友谅的新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收敛起所有非分之想。

陈友谅也谦卑地低头见礼。

此人自从加入义军一来,一直安守本分,不显山不露水,但朱元璋看到他的第一眼,心里就不喜欢这个人,他掩饰得再好,装得再像,但眼神中突然露出的那种锋锐难以全部抹除,或者说,他是有意在向自己展示?

朱元璋深知陈友谅和自己是一类人,但他同样清楚陈友谅是韦蝠王的人,也就是教主的人,教主将他这样一个城府不弱于自己的人安排在自己营中是何用意?

光是想想,就不寒而栗。

当今世上,论武功、论声望、论智谋,甚至论行军打仗,还有谁能是教主的对手?如果他真敢单拉一支义军自立,恐怕不用教主出手,就有人可以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最让朱元璋绝望的是,身旁的兄弟,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在背后议论起起义之事,全是口口声声地“等教主做了皇帝如何如何”,自己根本就是毫无机会。

老老实实地为他打下江山,说不定能做个大将军,过多的非分之想,不过是取死之道。

教主将陈友谅送来,无疑是给自己提醒,再不醒悟,能不能坚持到义军胜利的那一天都难以保证。

因为陈友谅的那一眼,朱元璋终于将缠绕心头多时的难题想清楚,心意坚定,再不胡思乱想,反而一阵莫名的轻松。

贾里玉在和张无忌、杨逍等人商讨圣火令的事情。

“阳教主遗信中言道,下任教主必得想方设法迎回圣火令,事到如今,此事不能再拖,波斯之行,终究难以避免。”

“我等愿随教主同去。”张无忌杨逍等人齐声道。

贾里玉摇摇头,道:“如今义军形势大好,你们不可贸然离去,再说要办成此事,人亦少不亦多,我一人前去,可速去速回。”

杨逍道:“据闻波斯明教功法奇特,我等皆不知其深浅,如今明教兴亡,乃至天下大势皆系教主一身,如此孤身犯险,属下仍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