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现在既然要建博物馆,那就没那个必要了,而且和罗果夫的这几次合作都很愉快,也没必要再跟他使什么心眼,用什么手段了。
“好,那就一言为定,这次你可不能再食言了!哦对了,这次过来我也不是什么都没带,我把上次你比较感兴趣的那些古画和古籍都带过来了。”
“哦?都带过来了?赶快拿过来看看。”
罗果夫应了一声,返回自己的房间拖了一个旅行箱过来,
“古籍的话没带几本,倒是那些古画,差不多都带过来了。”
“包括那幅《富春山居图》?”
“包括!呵呵,你还记得我用的是网上照片这件事啊?那不是迫不得已嘛……”
罗果夫一边笑着一边打开箱子,先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卷轴递给李逸,让他先看,然后一件一件的把箱子里那些东西都拿了出来。
“这幅画……”
有关《富春山居图》的真伪,在收藏界早有定论,即便李逸运气无敌,眼力无敌,也不可能凭空再变一幅真迹出来。只是这幅画虽然罗果夫不把它当回事,但既然是很早就从国内流失的,那么很大的可能会是一幅很有价值的仿作。
在《富春山居图》问世600多年的历史上,不但真迹历尽坎坷,就是它几幅比较出名的临摹版本也各有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富春山居图》的临摹作品大概有五六个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了牟利,将原作者的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系列的作假手段把当时的乾隆皇帝都给骗了。
据记载,乾隆最先得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子明卷这幅伪作,之后他又得到了《无用师卷》的真迹。只是,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眼力问题,乾隆坚持认为子明卷才是真迹,还下令将《无用师卷》真迹当做伪作编入了《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现在这两幅画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华夏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另一幅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明朝画家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和沈周的背摹版本一起,目前都收藏在燕京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据说还有明代画家邹之麟,有“清初画圣”之称的王翚等人的临摹版本。但这些版本的下落就不太明晰了,有人说流失海外,也有人说损毁于战火,反正除了某些史料中有所记载之外,谁也没见过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