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太浅,主体国族和文化融合不了其他民族。
大明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汉族是当然的国族,华夏民族是统一称谓。汉族也有足够多的人口,足够深的底蕴来融合其他民族。
所以说,这本书只需要简单地进行修改,就可以出版,然后让天下人学习了。
朱瞻基已经准备好在新年大朝会上提出这个计划。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做好铺垫,筹备了这么久,也该拿出报纸了。
第一零九章 报纸
在宋代印刷术流行开来以后,报纸的印刷就没有技术问题。
报纸之所以在古代没有流传开,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朝廷对舆论的控制,一个是成本问题。
封建社会,普通百姓对国家大事是没有发言权的,实际上,普通百姓也根本不会去关心所谓的国家大事。
真正想要发声的,都是读书人,都是官员们。而朝廷缺乏对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所以干脆执行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策略。
皇帝不允许,而儒家思想的愚民政策,更是不会允许普通百姓开启民智。
他们苦读经书,为的就是以后当官,然后成为人上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能让百姓随便知道,并且说三道四吗?
实际上,明朝的邸报已经发展的非常普及,只不过,这种邸报只能在官员之间传递,最多一些秀才和举人,能在县衙看到朝廷的邸报。
皇帝和官员都不支持,就别想普通人能随便了解国家大事。
后世的东林党弄出了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
这个对联在后世具有不忘国家安危的褒义,但是实际上,这副对联原本是失意的东林党们对朝廷的控诉和不满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