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稳定是建立在普通老百姓每年要承受两个月的青黄不接换来的。
虽然最近几年,土地抛荒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但是如果遇到天灾人祸,自然也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什么是盛世?朱瞻基认为不仅仅需要国力强盛,更需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今年眼见有了天灾,就应该早做准备,军中存粮先留下来以后用来救济,直接从南方调粮来,才更合适。
要不然,再过几个月,地方上的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吃了,你军队的人吃的再饱,朱瞻基也不会有丝毫开心。
盛世不是吹嘘出来的,必须要为政者有充足的准备和怜悯。真要等到天灾发生,那个时候就是想要买粮食也来不及了。
至于银钱,朱瞻基没有丝毫的担心,大明的粮食才两钱八分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四百五十斤,他只需要拿出十万两银子出来,能到南洋收购五万吨回来。
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南洋即使是产粮地,一时之间也很难筹集这么多的粮食。
第一七四章 特使
自永乐十三年春入京,黄渊经历了如梦似幻的一年。
最开始,他只是想要利用来京城的机会,为自己的父亲回归做准备。
黄福在朱元璋时期就做到了工部侍郎,永乐初年就做到了工部尚书一职。永乐三年因陈瑛弹劾他不体恤工匠,于是被改为北京行部尚书。
第二年因工部腐败案,因事连坐,逮捕入锦衣狱,后被贬为事官。不久,恢复官职,因明军进攻安南,其负责总督军饷。
安南平定后,明朝改安南为交趾。朱棣命黄福以尚书头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虽然做到了一方大员,但是交趾事务繁忙,远离中枢。黄福也不甘心一辈子这样完结,积极谋划回归中枢。
黄渊被安插在护送张辅回京的水师中,原本只是想成为交趾水师与海军总部洽谈重组的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