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李渊无比地怀念起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了,有他和那帮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关陇小子在,虽五百人可当三万精锐,可是现在,他却迟迟不到,尽管两天前就传来了消息说是马邑军队已经上路,可是在现在决战之时,仍然不见其踪影,会是路上出了意外,被历山飞绕道伏击了吗?李渊有些不敢向下想了。
虎贲郎将王威是一个四十多岁,红脸矮胖的中年人,混迹军界多年,此公并没有什么实际才能,但是在杨广眼里,将军无才就是德啊,至少不会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
所以在任命李渊为河东并州抚慰大使的同时,杨广特意任命王威为太原副留守,河东并州抚慰副使,率兵四千,名为助李渊一臂之力,实则监视李渊,不让其借平叛迅速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正是有了这个的存在,李渊的部队才一直保留在三四千人的规模,不敢征发府兵或者是征召俘虏参军。
王威凑了过来,对李渊说道:“大帅,贼人看起来气焰嚣张啊,他们的势力不小,我军的并州部队,几乎都在这里,此战若是有什么意外,那就会惊动圣驾了,我等也没法隐瞒,您看我们是不是要退兵三十里,扎营固守呢?”
李渊的脸色一沉,摇了摇头:“万万不可,叛军远道而来,刚刚通过飞狐陉,正是他们战斗力最差的时候,现在虽然气势看起来很盛,但不过是虚张声势,强弩之末罢了,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作为官军,若是面对反贼都要逃跑,那并州之地,只怕形势会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一员四十左右,黄面微须,瘦高个子的将领,是雁门的虎牙郎将高君雅,也跟着说道:“李大帅,敌众我寡,今天在这里列阵决战,只怕我们占不了什么上风,您的勇气可嘉,但是作为主将,还是得审时度势才行啊。”
一个大嗓门响了起来:“高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扬敌人的志气,灭自己人的威风吗?你看看敌军的骑兵,加起来足有两万,比我军的全军都要多,要在这里敌前撤退,一定会变成溃散,最后无法收拾的。”
说这话的人,是一员黑脸长须的大汉,眉心间一颗绿豆大小的肉瘤,正是太原城的虎贲郎将潘长文,在杨广来并州之前,并州一地的剿匪平叛,主要是由此公负责。
可是此公实在是个酒囊饭袋,先是打不过离石的稽胡人,然后又败于绛州敬盘陀之手,最后甚至还给母端儿偷袭得手,一路损兵折将,龟缩太原城不敢出战,也正是因此,杨广才先后调集樊子盖和李渊前来并州平叛。
这回李渊调别处的兵马都困难重重,只有这潘长文前面败得太多,急切地想在跟在有名将之称的李渊手下混些军功,好在杨广面前有所表现,所以相比于王威高君雅二次,他反倒是成了李渊最坚定的支持者了。
王威久居边郡,自然知道潘长文的“光辉”事迹,对于杨广来说,看不到各地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讳败为胜,玩些文字功夫混过去,可是并州一地的将领,相互知根知底,王威冷笑道:“怎么了,潘将军,你对于这个敌前转进,可是很有心得的吧,要不要这回,再来教教我等啊?”
第1688章 分兵迎战
高君雅心领神会,跟着王威一起大笑起来,潘长文的那张黑脸胀得通红,怒目而视,却是无话可说。
李渊的眉头一皱,沉声道:“好了,各位,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才是,今天敌军突然袭来,直接攻占了这望都关,然后在关前列阵,我军救援不及,这才让敌军在关前摆开了阵势,我想这事绝非偶然。”
王威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慌之色:“大帅,你的意思是,我军的行踪,敌军已经知道了?这怎么可能呢?我等在此地守候敌军有两天,期间严格管制,每天都清点人数,连一只鸟儿都没有飞出去,为了隐藏我们的存在,我们甚至连望都关的守军都没有通知,又怎么可能让敌人知道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