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今天咱们应该把这改一改了。怎么改呢!改成入村便是一家人,无分贫富与尊卑。过去,咱们一直固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非江西人,不得入门。可是,咱们现在还能回到江西,回到当年的那个聚和堂去了吗?再也不能了。
但是,现在俞相公给我们重新规划了一个聚和堂。虽然它并不在江西,但是却是一个比我们当年的聚和堂还要好的地方。咱们估且叫它聚和村好了,就请俞相公担我们的第一任村正。你们看怎么样啊?”
“好……”
“咱们明天就去松江。”
台下立时响起一片欢腾。这些聚和门的人,几乎都是当年何心隐时代里,聚和堂那十二年里培养起来的孩子们的后人。他们的父辈或祖辈都与梁如继的父亲一般,亲身经历了那一场千古未有的变革。
在他们的心里,那十二年就是一个梦,一个终其一生都不能忘掉的梦。为了这个梦,他们一生奔走,一生努力,可是都没有成功。所以,后来这个梦便传承给了他们的子孙辈。
这些为梦想苦苦摸索了两三代人的聚和门人,在听了俞仁设计的这个村庄蓝图后,突然感觉他们与父辈、祖辈追求一生的梦想,一下子被送到了眼前。他们甚至能够清晰的想象出那个村子的模样。
那是怎么样的一个世外桃源啊!又远比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来的真实。
于是,不等梁如继吩咐,许多人已收跑回他们的住处,开始拾起行李,准备去松江了。
俞仁知道这样不行,他们如此鲁莽的行动,是很容易坏事的。于是赶紧写了一封信,并在他们当中选了个头儿,让他带着信先到松江找李莹,让他赶紧先把地买下来。然后再告诫其他人,到松江后不得进城。因为他们这么多外地人突然一下子都涌进松山城,必然会引起旁人的注意。也很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
这难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俞仁在经过思考以后给他们做了个详细的计划。
在写给李莹的信里,俞仁让她派人在那片荒地外的海滩边,先搭些临时的草棚。并安排人员在那儿驻守。凡有聚和门的人来了,便先安排在那儿住下来。一应吃用之物,先由他们许家在崇明岛的兄弟提供。
安排完这一切,天也已经黑了。梁如继担心俞仁在这里还要再多住几天,便先派人去客栈,给那位车夫带话,让他多等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