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页

老教授点点头,不慌不忙笑道:

“当然,这方面的困难肯定会非常多,出现挫折也在所难免。但正如你所说——这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能从本时代的人口中吸收新鲜血液,我们就无法继续发展了。所以即使再怎么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关于这方面,我倒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先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二。”

“您请说。”

老马立刻坐下,不再开口。而大伙儿也都安静下来,继续听老教授发言——通过这几年接触,这位老人的睿智与远见卓识已经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公认。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逐步吸纳本地人加入我们——当然,这种吸纳不同于他们当前所承担的体力劳动,士兵,或者少数低级干部的职位,而是真正能够拥有部分决定权的位置……比如在临高这边:程县令的任期早就满了,只是先前程序不好走才拖延至今。以他跟我们的合作经历,应该说是完全可靠的,那么我们能否帮他运动一下,把他推到琼州知府的位置上去?另外象李长迁,严文昌等几位,与我们的配合一向很顺畅,对于我们的行事方式和习惯也都很熟悉了,设法安排他们去台湾或是吕宋担任县令是否可行?——他们也许不如王璞等人才高,但这几年来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无论是出于鼓励还是宣传需要,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报答。而且在我看来,所谓吸纳并不一定要求定要剪短头发,改穿西装,只要他们确实是在为我们工作,就应该算是我们的人嘛!”

“这是第一个构想:提拔我们的合作者,给他们更大权力,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构想则是充分挖掘地方上的潜力——我们在吕宋那边组织了华商自治的联合会,令其分担和取代了一部分地方官府的权力。这是很好的尝试,能不能在海南,台湾等地也同样施行呢?大家都知道根据我们与明帝国的协议,大明可以派遣地方官员前来这边上任,这些人如果愿意同我们合作当然最好,可如果碰上不讲理,或者是一心只按照明王朝那套行事的死脑筋,让地方上拥有部分政治权利就可以抑制他们。”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全体大会(六)

“您的意思是指建立地方议会?”

马千山立刻意识到了李教授话语中的隐含意图,老教授点点头,颔首道:

“可以这么说,允许本地士绅对地方上的事务有更大发言权,一方面可以将我们从繁杂的细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同大明争夺地方上的控制权——随着明王朝派来的地方官逐渐到任,这种争夺肯定会愈演愈烈的。”

会场中稍稍沉寂了一会儿,赵立德站起来,缓缓道:

“教授,在我们没有到来之前,明王朝对于地方上的统治能力一向很烂。基本上,官府只能管到县城一级,再下面的各级村庄,乃至于一些小乡镇,都只是偶尔派些吏员下乡收税而已,平时都是依靠地方上的乡老,大户等人维持。可以说本身就是处于一种‘地方自治’的状态。我们接手以后,把那些地方吏员大都吸收入了城管队之类组织,统一加以培训和约束,一方面给他们发工资,另一方面,也同时将其权力收拢起来,如此才能让这些最基层的办事人员按我们的规矩行事,而不是照原先明王朝的旧例乱搞……”

之后的话赵立德并没有再说下去,因为没那必要了。老爷子对这一切变化当然也都心知肚明,阿德说这些只是为了提醒他一声——琼海军辖下当前政治清明的局面,正是靠了对地方上的严格管理而来,如果贸然再放权给那帮土豪劣绅,可以想象,他们一定是巴不得回到原来天高皇帝远,自家说了算的好光景去。而琼海军也很容易和先前的大明王朝一样被架空。

老教授则是哈哈笑起来——阿德是控制城管队的,对地方上的种种风吹草动可以说最是敏感,提出的疑问也正说到了点子上。

“确实,权力下放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象从前明王朝那样只管收粮收税,其它一切不顾的做法,肯定会导致地方上的失控。但是,小赵,为了控制住那些前明官吏,让他们老老实实工作而不是为非作歹,你们所花费的精力可也不少吧?”

话题转到这方面,赵立德禁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那些明政府所留下的积年老吏哪个不是狡如狐滑如油?要让他们老老实实为新政府做事而不是拆台捣乱,即使以赵立德这等在看守所里锻炼出来的人才,也是费尽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