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辽阳再丢。
大明北京城将彻底没有防线可依了。
所以,这确实是一场奠定国运的战争。
可是跟张芝龙有同样想法的仇宗玄也出来反驳道:“我也觉得不需要出兵。”
“卢德麟之所以敢背着我们独断专行去搞突袭,说明他已经有了克敌的战术了。”
“那我们现在派出援军,万一帮倒忙呢?”
“荒唐,本将可是第一次听说援军驰援是帮倒忙的。”
“纵然是奇袭,我方出兵也能起到更明显的警示作用。”
苗立远瞪了一眼对方,接着说道:“难不成,我等要坐视我朝的金吾卫大军步入当年戚家军的后尘?跟巴蜀的白杆军一样,被围而歼之,而作壁上观吗?”
苗立远所说的是大明跟建奴之间爆发的又一场血战。
那是在大明跟建奴的萨尔浒血战,十万精锐被歼灭之后。
大明朝在北方无军可守。
故而派遣戚家军入驻北方,抵抗建奴。
当时大明朝堂之上的百官都觉得北方方向交给戚家军就妥了。
毕竟他们抗击倭寇,屡战屡胜。
随后又挥师朝鲜,将入侵的倭寇杀的抱头鼠窜。
而那支来自巴蜀之地的白杆军,更是战斗力跟血性足以跟戚家军媲美的明朝精锐。
但是,那两支精锐当年上演了一出奉命夺回沈阳城的战术穿插。
当初的战术是辽东大军在正面攻击建奴。
戚家军趁左路袭击沈阳。
白杆兵趁右路。
可是正是因为当年辽东军不愿意在正面战场配合那两支精锐。
所以他们在进攻的途中就暴露了。
随后就被当时建奴的领袖努尔哈赤安排重兵,分而破之。
自那以后,精锐丧失。
辽东军就成了皇帝眼中最后的香饽饽。
这也是当时辽东军诸多将领期盼的想法。
他们的预期达到了。
但是大明的北方没了。
随后,建奴凭借沈阳城不停对大明用兵。
数以百万计的明朝百姓被残暴的建奴屠杀。
辽东军养寇自重,放弃大片领土,一直到退缩在锦州跟辽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