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周显看来,朝廷能够维持一天。
他就要尽全力筹备新兵。
当然也不止是二百万。
而是越多越好。
因为当前大明的子民就是一个存量市场。
老百姓大部分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朝廷不招募,那李自成就会招募。
香肠就那么大,所以现在朝廷要跟闯贼争分夺秒的互相切。
“此外,户部那边要定期汇报各大军镇的粮食储备,以北方战区为例,设在上谷的粮仓,储备不能低于一百万石。”
“也就是北军必须时刻拥有可以消耗三个月的粮食。”
户部尚书卢德廉信誓旦旦的说道:“千岁放心,下官定会想方设法保证北军的粮草供应。”这个时候,韩庶突然问道:“千岁,要是现在筹备新军的话。下官觉得可以顺势撤销大明的七十二卫。”
他说的正是大明朝真正冗官冗兵,吃空饷的卫所制。
大明自开国之后,就在境内大规模设置卫所。
卫所的职权就是和平的时候招募农民跟分担朝廷士兵在各地劳作。
战争来临的时候,在上前线打仗。
按理说这是一个好的框架。
可是时间长了,就出现虚报名额,领空饷的情况。
现在,卫所吃空饷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像宣府那样的核心军镇,上报十七万人。
实际战斗人员只有三万多。
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七万。
虚报了足足十万人。
实际上,地位不如边镇的卫所情况比九边更加恶劣。
每个卫所上报至少六千多人。
多的卫所有两万人。
这么算起来,大明朝七十二卫所,那兵力早就过百万了。
可实际上,现在卫所内能够选拔出三五百名可战之士,就已经很幸运了。
他们吃空饷的比例,高达80。
十个人里面,八个人冒顶名额吃空饷。
所以,韩庶的这个建议,周显很赞同。
但现在裁撤卫所,不是合适的时机。
在这,卫所制度已经延续很多年了。
现在要突然撤销也不容易。
首先那些跟卫所的长官们沆瀣一气的官员阶级,就会形成极大的阻力。
今天的事情就暂且到此。
散朝之后。
周显换了一身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