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泣声在士兵队伍里悄悄响起,有人忍不住大叫道:“俺不走……俺不退伍!俺的岁数写错了……还能再当两年兵!”
这出戏,实际就是赵冠侯给部下做思想工作的道具。扶桑地震的消息传来,短时间内,没可能再来报仇,麻花辫的悲剧,不该再继续。在抚恤、奖金以及勋章发放工作初步告一段落之后,赵冠侯就开始着手推进退伍工作。
伤残士兵得到紫心勋章,有军功的士兵,则得到对应的军功勋章。这些勋章,不被陆军部所认可,但是在山东省内,由于宣传工作做的到位,可以得到居民以及整个军事保障体系的承认。
即使不考虑勋章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潜在的正直利益,光是闪闪发光的勋章挂在胸前,就让这些士兵欢喜的不得了。毕竟,自前金以来,士兵是没有荣誉可言的。这还是第一次,让士兵也佩带勋章,他们也切实的感受到,所谓绅士的部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是脸上的笑容未及褪去,一些人就又哭出了声,因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必须永远的离开部队。即使在战斗中,没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也一样要离开队伍。
不同于上一次,骑兵旅的退伍,这次退伍是针对鲁军整体。先是被临时动员的部队,回归保安团、屯垦团等武装。随后,是伤残士兵退役,再后,就是陆军内三十岁以上的士兵,四十以上的士官,五十以上的尉官,六十以上的校官一刀切集体退役。
到了这个年纪,不能升到更高的阶级,就说明这个人的水平和能力,只能止步于此。继续留在鲁军,既妨碍了吸收新鲜血液,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普通士兵与士官尉官,多半都没有娶妻。即使娶妻,也没有带家属的资格。
让这些人回家去,去找自己的麻花辫,王三姐,对谁都好。
对于这些退伍士兵,并不是简单的一脚踢走。不但会支付一笔遣散费,同样,还会由山东省正府安排工作。或是农场,或是工厂,再或者,是乡村公所以及武装不就职。乃至担任村长,或是其他干部。
换句话说,除了极少数自愿离开的之外,大多数退伍军人,始终在鲁军体系之内,接受鲁军的接济与管理。一旦未来发生大规模战役,这些人还有可能被动员起来,再次回归军中待命。
平心而论,这种待遇可算是优厚,整个北洋体系里,也没人会给出这么好的退伍条件。以这种条件退伍,也没人能指责什么。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优待,大批到了退伍年龄的士兵,却费尽力气,找关系托人情,只希望修改自己的年龄,能多为大帅效劳几年。
做人要知恩图报!这是鲁军在军中的思想教育,这些士兵的想法很简单,大帅对的起我们丘八,我们也要对的起大帅。能跑能跳,还能打仗,就该为大帅多干几年,才能报答大帅大恩。甚至有人喊出,可以少要点军饷,只求跟在大帅鞍前马后,再干几年。
一群在枪林弹雨中,可以顶着炮弹发动白刃冲锋的好男儿,此时却哭天抢地,大喊着“我们不想退伍,我们要为大帅效力!”还有人喊着“我在江宁流过血,我在潍坊受过伤,我要见大帅!”
但也有不少人喃喃自语“孩他娘……我们可以团聚了。”
指挥部内,赵冠侯的表情也颇为凝重,摇头道:“别的部队开小差,山东的部队是赶不走,按说我该高兴。可是听着这哭声,心里也不是滋味。原本以为当兵的都愿意回家,现在看,大多数人想留下,我这回倒成了恶人。”
瑞恩斯坦摊开双手“没办法,如果不让他们退伍,就没办法吸收新鲜血液。这些士兵的贡献不大,反倒成了拖累。现在山东有大批的青壮年,受过准军事训练的人数也很多。他们才是部队里需要的新鲜血液,这些注定没有前途的士兵,早就应该被淘汰。现在他们哭,将来总可以想明白。好在你的威望足够,不用担心兵变。将来,他们会感谢你的。你给了他们津贴,伤残补助,还有勋章,他们还想要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