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督军[校对版] 普祥真人 2536 字 2022-10-21

天佑帝也知,慈喜虽然不出颐和园,但是有李连英替她打问消息,宫内耳目亦多,风吹草动皆逃不过这老妇人的耳目。

杨崇尹弹劾宋伯鲁滥用官威,勾连九门提督,擅捕二品大员的折子,太后肯定已然知晓,遮掩是没用的。本来赵冠侯掀了张阴恒的公案,这是极大的罪过。可偏生,张阴恒帘眷尽衰,从昔日的宠臣,变成了太后的眼中钉,赵冠侯则是太后新近颇为看重的红人。

太后的红人,掀了皇帝红人的公案,随后被逮到了步军衙门监房,又闹出了动刀的事。这件事背后传递的信息,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一案的本身。老太后今天的火,就是冲着这干人来的。

“亲爸爸教训的极是,儿子命人去查个清楚,不管是谁怠惰公事或是以权舞弊,绝不会轻饶。”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我告诉你的话,就是这么一句。事情要由人来做,用对了人,就什么事都能做成。若是用错了人,就什么都做不成。至于什么人是对的,什么人是错的,那就是皇帝的事,我已经归政,就不多过问了。否则,又该有人说我归政是假,恋权是真,我犯的上落这个名声么?”

等到天佑帝赶刚刚走出仁寿宫宫门,李连英就已经小跑着跟了上来,他与天子的关系极为亲密,天子见他向称谙达,以师礼待之。李连英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回护着皇帝,维持着母子两人的关系。他方才见天子奏对时,并不十分合太后心思,这时就只好追上来,向天子说明。

“万岁爷,您想要重用张大人,奴才是知道的,也不能说不对。只是您听奴才一句劝,眼下这个当口,让张大人退一步,对他对您,都是好事。章合肥办洋务多年,这件事,自然有办法解决。可是他和张阴恒不对,只要张阴恒在,他肯定不会出手。万岁的想法,奴才知道,可是老佛爷心里属意谁,万岁爷也该有个数。多余的话,奴才不能说,只说一句,顺者为孝。”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关我容易放我难

天佑帝颇有些犹豫“这事里,张阴恒已经吃了很大的亏,如果再抑阴恒而扬少荃,我只怕,寒了他的心。”

李连英却胸有成竹“这绝对不会。张大人那也是办了多年洋务的明白人,自然知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道理。再说,这也是万岁爷在保全着他,现在退下来,未必是坏事。枪打出头鸟,若是此时他还冲在前头,将来想退,怕是就退不下来了。”

天佑帝一愣,随即心里就是一惊,原来额娘对张阴恒的恨意,已经这么深了?他却不知,慈喜恨张阴恒,根子确实在李连英身上。因为当初张阴恒不给李连英送礼,兼之开罪内务府,李对张怨恨已深,那祖母绿帽花的事,就是他闹出来的。现在出来装做好人,也不过是愚弄天子,不让张阴恒得功。皇帝不知这里底细,反倒是感激着李连英的指点,连连点着头

“多谢谙达教朕,朕回去便与张阴恒分说一下,先让他受点委屈,将来再从别的地方补报他。”

“万岁爷果是仁君圣主,他要是知道您的用心,就该用性命报答万岁的皇恩。可要说委屈,不光是他,步军统领衙门监房里,还关着一个呢。您要知道,老佛爷为什么记着这事?不是因为赵冠侯讨老佛爷欢喜,他那点前程,还不配。老佛爷气的是,在天子脚下,就有人敢不禀报万岁,擅自发兵拿人。这眼里,还有没有皇上了?这要是不好好的收拾一下,将来大臣们有样学样,万岁的权柄,可就被人夺了去。强枝弱干,可不是好事,老佛爷这么做,也是为了您好。”

天佑帝面对慈喜时,心里剩的只有恐惧,于其命令的内容及含义,是没什么心思分辨的。此时听李连英分说,才觉得这确实是为自己着想。“谙达,朕谢谢你,若不是你说,朕也是想不明白。只是赵冠侯咆哮衙署,总是要好好罚一罚,你要替朕在太后面前分说一下……”

“万岁爷放心,奴才心里有数,您是为了维护纲纪国法,老佛爷万无不应之理。但是老奴也斗胆劝您一句,章少荃年高神倦,与洋人打交道,身边总要有几个得力的部下,赵冠侯,还是能用的。”

李连英为人谨慎,一般而言,不会对某个大臣做出评断,天佑帝想来,这句能用,多半是母亲的意思,只是借李连英之口转达。自己纵然要重办他,母后只要随便下个折子,由自己朱笔抄写,当做上谕发下去,依旧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