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噩耗的陈胜,面对战友死去的消息也没有办法,他只好任命田臧为将军,继续统率原吴广的军队。
周文率军快速推进,引起了秦王朝的高度重视。赵高、李斯等也不敢轻敌了,赵高亲自向秦二世汇报,请求诏集大臣商议如何对付。秦二世如大梦初醒,才知道时局的严峻,马上诏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兵临城下,形势危急。满朝大臣议论纷纷,却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出来。更多的人看赵高脸色,唯恐自己出的主意得不到赵高的首肯,反倒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既使有主意也不敢轻易地说出来。
这时,少府(官名,为皇帝的私府)章邯站出来说道;“义军已经逼近咸阳了,这时再从周边调集军队恐怕来不及了,我的意见是把在骊山为先帝做陵墓的苦力组织起来,由皇帝下一道赦免令,把他们编成军队,配发武器,去迎战敌人。这样既可以解决我军兵力不足之忧,还可以防止这些人在义军攻来时发生暴乱。”
秦二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和赵高商议一下后,命令章邯为将军,立即把全部劳工编组成队伍,简单训练后,火速开往前线迎敌。
这支由苦力组成的军队到底有没有战斗力,谁也说不清楚,但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么做了。秦二世、赵高的心里七上八下地不得安宁,义军如此之快地逼到咸阳城下,是秦二世、赵高等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章邯接令也是捏了一把汗,怎样把这支由劳工组成的新军带好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为了这支军队能形成战斗力,他在秦二世的面前为这支新军要足了政策:一、废除所有劳工(犯人)及家奴的儿子不准服兵役的法令。二、在战斗中有立功者按兵士标准予以奖励。章邯相信,这些政策对那些整日在陵墓工地从事繁重体力劳作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份上好的赏赐。古往今来,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往往一项好的政策抵得上当政者发放银两的效果。那些囚徒们整天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从事着超强度的体力劳动,还遭受着官兵的严管酷刑。如今总算有了出头之日,挣脱了枷锁,有谁能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客观地说,章邯的一个主意,便将数十万劳工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拯救了出来。政策的威力必定要给这支新组建的军队注入极强的战斗力。
章邯带领的这支由秦陵劳工组成的新军在鸿门(今西安市临潼)就遇上了周文带领的义军,劳工组成的秦军果然异常凶猛。他们中的多数人连护身的铠甲都没有领到就投入了战斗,个个英勇无比,视死如归,仿佛把多年来服劳役的怒气一股脑地都要发泄出来。而周文率领的义军一路过来并未遇到强敌,几乎每到一座城池,都见到投降的秦军官兵。猛然遇到面前这些不怕死的壮汉,早已丢盔弃甲,四处逃散了。
鸿门一战,章邯军大胜,周文部队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只好重新退回函谷关了。
鸿门战后,章邯按规定对战斗中立功者给予奖励,然后组织队伍在原地休整数日。当然还忘不了大摆宴席,庆贺一番,又选出一些军事干将组织大家进行操练。十几天之后,这支由秦陵劳工组成的新军已经像模像样了。
紧接着章邯率队向东进发,在荥阳附近一个叫敖仓的地方又与田臧率领的义军相遇。
田臧和李归在杀了吴广以后,田臧当了将军,命令李归率领着少量义军继续留在荥阳城外,牵制秦军,伺机攻城。他自己则带领大部人马向西挺进,迎战章邯。周文兵败的消息田臧已经得到,他此次带队推进,就是要消灭章邯率领的秦军。然而在敖仓与秦军一场恶战中义军大败,将军田臧被秦军在混战中杀死,义军几乎全军覆没。
章邯率军继续向东,与荥阳的李由守军合在一起,内外接应,大败李归率领的义军,义军将领李归也在战斗中死亡。章邯解了荥阳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