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崔道成这一家子也说不上是在什么年代流落到了汝州府的一座小镇上。崔道成原先并不叫崔道成,而是因为生了一对怪眉毛,让他爹给起了个“崔倒眉”的破名字。他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一副壮硕的身子骨算是长成了,还拥有了一身蛮牛似的力气,他爹觉得他待在镇上干农活可惜了,于是就给了他点铜钱,要他到嵩山少林寺去学习武功。

那时候的崔倒眉倒也不算是真傻,他晓得少林寺那地方花钱拜师的人多,因此吸引了一群不法分子盖了些伪寺,挂上“小林寺”“五林寺”一类的招牌,还故意将“小、五”等字写模糊了,骗那些学武之人的钱财来花,于是崔倒眉便留了个心眼,将那个“少”字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记得滚瓜烂熟。

果然,崔倒眉一到了登封县,就被一伙招生的给围住了。崔倒眉微微一笑,立刻就将那伙骗子招生简章上的“小”“五”“妙”“尖”等字一一识破,把那伙不法分子羞了个满脸通红。最终,在一位慈眉善目老和尚的手中,崔倒眉终于见到了“少林寺”这三个字,于是乎崔倒眉就跟着老和尚上山学艺了。

山上已经住了不少学徒了,老和尚为学徒们讲了一套杖法,并且语重心长的告诉学徒们:真正的少林寺是绝对不会收学费的!只是为了不让学徒们下山受了花花世界的困扰,将父母们的血汗钱乱花了,所以老和尚代表少林寺将各位学徒的钱财先行保管,待到学徒们艺满下山之时,再一一发还。而且老和尚还好心的给崔倒眉起了个法号——道成。

话说崔道成在山中安心学艺,可没曾想到,这武艺练了才三天,老和尚便不见了踪影,又过了两天,山上连口吃食都寻不到了,崔道成和他的师兄弟们这才觉出了不妙。

崔道成和他的师兄弟们连忙拿出前些日子的招生简章,细心研读一番,他们终于发现,这简章上“少林寺”三个字中,“少”字是没错的,“寺”字也是没错的,但偏偏是这个“林”字少了一捺,竟是个“材”字!原来,这老和尚开办的是“少材寺”!

太侮辱人了!遇到骗子了!崔道成自认聪明绝顶,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受了骗!这厮一时火起,操着禅杖将少材寺几间厢房砸了个稀烂,又放了一把油火,将少材寺大门烧了个精光!

可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了,那个老和尚偏偏在这个时候,领着几名差役回来了!

人家这老和尚,办的少材寺可是在官府注册了的,受大宋法律保护的!崔道成一把火将人家寺庙烧了个干净,不吃官司怎么能行!

无奈啊无奈!崔道成这厮只好连夜逃跑,自此流落江湖,这脑子啊,也一天比一天迷糊了!

第007章 采阴补阳术

【同学们啊!入学与实习,是你们人生中必经的两道坎呀!慎重,慎重!————摘自《昆哥日记》】

接下来,再说说邱小乙。邱小乙的家乡,是齐州治下孙耿镇附近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这个村庄里大半的人家都姓邱,而邱小乙他爹,正是村里学问最高的一位老学究。邱小乙在家中排行老二,因而他爹就唤他为“小乙”。

既然当老子的是学究,那么邱小乙识字识得自然不少。小乙家中的藏书很有限,来来回回也就是《道德经》《太平经》《抱朴子》那么几本,小乙他自幼捧了几本道家典籍看,久而久之就对道术有了兴趣。

在邱小乙长到十七岁这一年,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这个道士可了不得,会看风水,会画鬼符,居然还能能耍得几手喷火滚油的道术!邱小乙与这道士一见如故,天天来缠着道士学习法术。游方道士见邱小乙心诚,也有心成就他,于是就把自己修炼的法门说了出来。

原来这个游方道士,修炼的竟是道家顶级心法——采阴补阳之术!邱小乙见了这等本事,哪还按捺的住?于是这厮回家偷了老爹一贯钱,连夜跟着游方道士离开了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