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姝音想到良辰脸上满是委屈的神情就觉得好笑, 果然长大之后还是不擅针线,那不过良辰会的已经够多了。
“我听你贞姨说, ”杨姝音道,“你向她问过海上来的那些物什?”
杨姝音说的是岛上的郑氏。
谢良辰将岛上的人救下之后, 郑贞和岛上一些人来到了镇州落户。不过他们中很多人习惯了在海上,还想着有一日乘船出海。
现在大齐还没有恢复海上贸易, 但谢良辰觉得这是早晚的事,现在虽然不能出海,但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造大船。
就似徐乾手中的罗经盘, 有了利器就能事半功倍。
谢良辰道:“我与贞姨说过,以我们手中的船只,就算能有罗经盘,出海还是太危险了些,遇到大风浪极有可能葬送一船人的性命,造出更好的船只,虽说不能万无一失, 但总归会更加稳妥些。”
不管是经商还是战事,船只都十分重要, 大齐多年废置海上已久,朝廷的战船还不如鲁王藏匿起来的那些。
造大船是为了以后与藩人通商,也是为宋羡将来做准备, 万一有用得着的时候,总不能一条船都拿不出。
杨姝音望着谢良辰:“那么想去海上?”
“想去,”谢良辰笑道, “想要看看海上那边是什么模样,海上有不少的药材和香料都是我们没见过的,不知还有多少奇异的物什。”
谢良辰话音刚落,炕上的喆哥不知什么时候醒了,不停地踹动着两条小腿。
杨姝音不禁笑着看喆哥:“你也想去坐大船?”
喆哥自然听不懂这些,不过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腿踹得更有力。
宋老太太说喆哥与宋羡很像,可是听说宋羡小时候种种,安静又懂事,而她生得这个活脱脱像个野猴子。
就连乳母都说,喆哥格外的有精神,总会睁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动起来也格外有力气,吃饱喝足的时候,总要手脚并用地挥舞一阵儿。
现在还在襁褓中,将来再长一长不知又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