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唐更北方的突厥和高句丽的冬天更加寒冷,在这种季节出兵明显是不明智的,李世民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
他知道,但是他也别无选择。
要知道,在姜云明这个异类出现并以一己之力以及超前的见解改变大唐商业的现状之前,大唐都还是以农为重、重农抑商的。
所以说李世民不是不知道夏天出兵就能躲开冬天那糟糕的天气,但是为了春耕和秋收,为了让大唐的储备粮食不出现断档打的情况,他只能选择冒着严寒出兵。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年代的农民只有冬天才能闲下来。
上次针对突厥的战争是李世民做出的最大改变,就那样还是再有红薯兜底的ing矿之下他才敢让大军出征,而且还不敢让所有的士兵都去。
所以如今不论是从时机还是从火药这件事情上来说大唐都是必须要动手的了,没有拖延的时间。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唐不会为了一个倭国就会在此出兵,因为不管是从出征带来的劳动力缺失还是从粮草的消耗上来说大唐都会在这次一举把想要做的事情都做完。
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来的家,但是一样的,无家也不成国。
或许从国与家、公与私和情与心来说姜云明怎么选都是正确的,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要去做一个选择。
这是逃避不了的。
选择大义,那么他就要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远征塞外,李丽质十月怀胎分娩带来的却是丈夫的离开。
虽然只是暂时离开,但这对于一个才刚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后世那个开放的年代,在这个讲究出嫁从夫的年代这对李丽质来说无疑是不愿意去接受的。
但是姜云明又放不下心中的那股执念。
在后世,谁都知道当年的那些事情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就能一笔带过的,个何况那个依旧在连年朝拜神厕的国家丝毫没有回国之心,甚至还在意图掩盖和扭曲当年的那段历史。
我们只能在历史后人的角度都能感受到先辈们的伟大,但实际上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的多。
后人没有资格去替先辈们原谅他们,但眼下姜云明却有一个能够为他们报仇的机会,甚至极有可能是亲手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