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郡,聿铭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到了目的地,位于罗罗海边的一座小镇阳丹镇。
阳丹镇里的居民不多,围绕着阳丹镇附近有无数的村落,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是世世代代的渔民。
他们的生活很困苦,却拥有令天合奴隶们羡慕的平民身份。
聿铭在阳丹镇做了短暂的休整,便带着人去了之前选定建设盐场的地域查看。
聿铭需要勘测后来确定这片地域是否具备开办盐场的区位条件。
一 降水量较少,蒸发量比较大的气候。
二 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
三 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
十日后,聿铭确定这片区域完全具备建设盐场的条件,便指挥着他带来的人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建设。
阳丹镇背后靠着一座巨大的山脉,聿铭发挥了自己建筑师的特长,指挥那些原本是奴隶的工人们开采山石打碎,制作成简易的混凝土以作为盐场建筑的基础。
阳丹镇的居民都很好奇他们在做什么。但是盐场周围被高高围起,还有士兵守卫着不允许人靠近,一时间阳丹镇的居民们日常交谈都是围绕着这片神秘的区域。
不得不说,聿铭确实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建筑师。一个月后,占地五千平米的第一座小型盐场落成。
聿铭带来的奴隶有数千人,他对奴隶们作了一个简单的培训,便开始了制盐的工作。
聿铭承诺所有的奴隶,当第一批合格的精盐制成,他们的身份就会改变,去除奴籍,成为一名盐场工人,盐场包吃包住,还能得到工钱。
如此一来,即便是最懒惰和最笨的奴隶们都使出浑身的劲儿来学习着工作着。
只是聿铭对于制盐也是停留在基础了解的阶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第一批精盐成功制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