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拯救偏执首辅后 诗瓷 856 字 2024-03-08

李知甫手中的书卷略指了指书案前的垫子:“过来坐吧。”继而对杨建中道:“她若进仕途,定也不差的。”

“是,自然,可惜了,就是个女娃娃。”杨建中道。

李知甫看了一眼坐下来的沈芷宁,语气温和至极:“没什么可惜的,女孩很好,读书不论男女。”说完这句,他又对沈芷宁道:“这位是杨大人。”

这位杨大人这段时间在吴州可是如雷贯耳,如今是见着真人了,个子不算高,但胜在那精神气,沈芷宁道:“沈芷宁见过杨大人。”

杨建中摆摆手:“无需多礼,今儿个是我唐突了,竟还把你这女娃娃叫了过来,我记得沈家除了你伯父,还有一个当年是进士出身吧?”

“是我父亲沈渊况,还在任上呢。”沈芷宁回。

杨建中又多问了几句,沈芷宁一一回答,李知甫见沈芷宁这乖巧模样,哪有平日里见他那般机灵样子,不由觉得好笑,笑意刚起,杨建中已把话题转到了他身上:“知甫啊,这回来吴州,其实圣上还交代了我一件事。”

杨建中没有直说,李知甫倒猜到了,面色淡淡:“此事你不必多说,我自有打算。”

“你这打算都打算好几年了,你还真要窝在吴州了吗?”杨建中一拍大腿,“你还是与我回京都的好,这京都才是你大展宏图的地方,到时你办书院、举文会,慕名而来的人恐是要淹满整个京都了,靖国有你这样的大儒坐镇,还怕无人来靖国吗?”

听了杨建中这番话,沈芷宁有些明白了,原来一直以来先生是不愿出山,只想待在吴州。

那杨大人的话其实说的也是对的,之后那几年,靖国与明国两国争斗更为激烈,有着潭下之盟的制约,自是不能动用武力,只能靠政治这等文斗,而靖国在这些方面一向是弱于明国,吃了不少暗亏,而先生去京都意味着出山,自有不少有才之人慕名而来,增强靖国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