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成书之后,只要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解释,再配合老师的讲解,教得容易学得也轻松。入门刺绣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事半功倍。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得到广泛传播之后,知识能够流传、更新的机会也就更大。再加上现在印书也很方便,所以五儿给她一直资助的育婴堂各送了几套刺绣大全。
那里的孩子们长大了也是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的,女孩们学的一般也就是织布绣花,这个有关于刺绣的教材送过去正好合适。
这个世道对女孩子的恶意总是要大一点的,孤女要靠自己立足于这个时代可能要面临想象不到的巨大困难。
五儿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是她当初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穿到贵族家里,而是投到普通人家,或者再倒霉一点,成为育婴堂里面那些被抛弃的无父无母的女孤儿,她该怎么活下去?
光是想想她就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坚持,那些女孩子比她要强多了。所以她对育婴堂里的女孩子总是会多照顾一点,希望她们能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材都送了,五儿想着干脆送佛送到西,把老师和教室也一起准备了吧。
教室好办,三爷给了她那么多产业,随便拿出两三处房产来做教学场地那不是绰绰有余?她这也算是帮着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赵嬷嬷、钱嬷嬷,你们有没有教小孩子刺绣入门的老师人选可以推荐?只要脑袋里面有真材实料,眼睛和手指现在还能不能接着绣都无所谓。”
五儿知道很多老绣娘到了晚年,眼睛会看不清、手指的稳定性也不好,腰也会出现问题不能久坐,这些都是绣娘的职业病。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绣娘的职业生涯基本上也就随之断送了。
但是这些人去当老师正好合适呀,既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也保障困境人群的生活,实现了双向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