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百姓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神明。北方沿海一带,天后宫里香火一直很旺盛,渔民们会去那里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在海边放飞自我的后果就是,尽管做了防护没有被晒伤,但是大家都晒黑了好几个度,牙齿到是显得白了不少。因为大海,因为阳光,感觉大家都快乐了不少。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月中旬五儿收到了三爷的来信。他从草原启程回京了,月底就能抵达。信里在催促五儿也快点返程,他想快一点见她了。
八月初她就出门了,现在是九月十三,出来也有四十几天了,真是不知不觉啊。既然大老板发话了,她也只能挥别这碧海蓝天,回去京城那边。以后还用机会出来的。
“主子,赫图大人请示您:是按原路返回还是走水路下天津,从天津走运河乘船北上至通州?两种方式耗时都差不多。”
五儿收到三爷的信没多久,没想到赫图他们连回程的方案都已经做好两套了。是三爷太过急切,还是赫图他们自己归心似箭?
好吧,不拖时间了,这就启程,大家都开心。
“走水路吧,乘船应该会比坐马车舒服点。天津我还没去过呢,到时候还可以顺路游玩几天。你去叫赫图准备船吧。”
既然他能提出行船的方案,那应该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渤海海湾里面遇到海上大风暴的几率应该也不大。坐船出海耶,还以为到等到三爷带她南巡才能体验古代版的游轮旅行,没想到现在就安排上了。
从说起要走,到打包行李登船出发,不过短短三天时间。五儿感觉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打包送上船带走了。
看着对面小山坡上那座住了二十几天的宅子,在视野里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五儿来不及感伤,她晕船了!不只是她,奶娘、白秋、李德立同样也晕了。
海上行船虽然不像陆地上坐马车那样颠簸,但是海浪大呀,船虽然也大,但是摇晃的幅度也是不小的。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有规律的摇晃像回到了羊水里,特别舒服。但是更多的人会晕上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样不间断的摇晃。
五儿的房间被安排在第一层最中间的位置,这里的摇晃幅度是整艘船里最小的。还好有夏如配的晕车药丸,上次晕马车靠它治好了,这次晕船靠这小小的糖丸五儿也很快就适应了。只吐了一天,晚上好好休息了一夜之后她就又生龙活虎了。
白秋她们适应起来没有五儿这么快,不过在吃了晕船药丸之后也都好多了。第一天是晕船的痛苦,第二天是解锁新地图的新奇。
站在船上,入眼的不是蓝天白云就是碧绿海水,好像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这一艘孤零零的船。船旁边的海面上偶尔会有海豚出现,灰黑色的水中精灵有时候会跟着船一起前行,在水面上跳跃、玩耍。
要是遇到了海豚,五儿就会趴在栏杆上,拎着一桶鱼去投喂它们。她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海豚。
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就是好,这个时候人类还没有称霸海洋,大规模的海洋捕捞还没有出现,各种污染也没有发生,海里的生命也更加丰富多彩。
山海关离天津真的不远,第二天傍晚他们的船就靠岸了,到了天津的直沽港。港口里往来、停泊的大小船只很多,岸上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尽管他们靠岸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但港口里的商业区还是灯火通明,商贾云集。
“通知赫图,先不急着走了,明日咱们上岸去城里逛一圈。”算算时间,今天才十九”,三爷他们还没有到京城呢,她还可以继续在外面晃悠。
天津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五儿记忆里好像只有狗不理包子和天津□□花。问题来了,现在狗不理包子和□□花出现了吗?明天去逛逛就知道了。
“糖墩儿!好吃的糖墩儿!小公子要来一串儿吗……”
一上岸五儿就听到了小贩叫卖声,糖墩儿是什么?转头向那边望去,提脚往前走了几步,巷子里有一个扛着一大把糖葫芦的褐衣小贩正在沿街叫卖。
原来糖墩儿就是冰糖葫芦啊。
往前走了没两步,就看到了一个茶汤铺子,接近一米高的曲嘴大铜壶特别显眼。
“夏如我们去吃茶汤,看看这天津的茶汤和京城的有没有什么区别。”五儿还没有吃早饭,看到卖茶汤的大铜壶就走不动了,想吃糜子面了。
去摊子上找了座位坐下,叫了两碗茶汤,再到旁边的包子铺里买了两个卖得最好的素包,这些就是她们两今天的早餐了。
包子趁热吃还挺好吃的,面皮光滑有嚼劲,内里松软可口,里面的素馅儿清香水分足,咸盐适中。卖得那么火热不是没有原因的。茶汤的味道和京城里卖的一个样,中规中矩,过得去也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