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吴钩(七)

第一女军侯 二月萧瑟 2280 字 2022-10-02

花翥拿出放在行李箱底部的华服。

千里出征,除开军服她本只打算些行动方便的便装。行李是珑儿整理的,出征后几日她才最底部还有一套新制的华丽雁翎服。

当初只觉珑儿胡闹,不想今日竟派上用场。

绣着喜鹊闹春花样的青莲色雁翎服被平铺在世代居住火莲池的少女们的面前,惊得她们说不出话,伸手触碰,结结巴巴问这如水一般滑腻的布料难道是从神仙那处夺来的?

“丝绸罢了。不常见,却也算不得难得一见。”花翥笑道。

“这花,难道是画上去的?”

“普通绣花而已。也算不得好。”花翥不算胡言,这喜鹊闹春的花样只算是普通,与蓉锦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但百年居住火莲池的这些人早已抛弃了此类技艺,最多只会绣一些简单的花叶纹样。而此地衣衫面料唯有棉、麻与兽皮,当地染料更只染得出黄绿二色,黄色更少,且不是明黄,更倾向姜黄。

在雁渡的女人眼中,这雁翎服自是巧夺天工。

花翥顺势拿出珑儿给她备下的发簪,玉镯、耳坠子。更令女人们惊呼不已,眼中羡慕怎都压制不住。

“中原真好。”有人道。

“若有机会,本将便带你们去看看。”花翥笑言。牟齐儿几个女兵笑吟吟进屋,女兵们拿出带来打发闲暇的针线,教山民绣花。

正午,秋日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山高,竟让人觉得天也比别处高处许多,蓝得像盛夏时的花神湖。

军营中央堆满了将士们从山上抓来的各种小兽。搭建的木架上悬挂着今日晒的鱼。死灵之水中有不少鱼。蛮族人与雁渡山民都不喜吃鱼,一网下去能抓不少。几个士兵喜笑颜开,忙着剥皮烤肉。

从约战那日至今已有三日。

起义军始终不见动静。

军中自有人不安,更多人却忙着抓鸟逮兽,积攒皮毛。更是将起义军之事忘至九霄云外。

无战,军士活动添了几分自由。

军营的空地上晾晒着粮食。

粮食是蛮族留下的。

这两日陈宇带着一队人按照花翥的要求将青心为自己修建的住处二十里左右的山地上的每一道沟壑、矮梁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蛮族的军粮。

蛮族走得急,军中未见军粮,但从当日炉灶上煨着的饭食来看蛮族不缺粮食。花翥猜想应藏在山中。

果真翻了出来。足够大军吃半年。

得了粮食后花翥当机立断送了整两袋给吴老的村子。复令部将马跃带人修缮村中的破烂之处。

吴老面上依旧不悦,但村民面对紫炎军时惊惧躲闪的目光却渐渐寻觅不着。

军中处处欢喜。

擅长养马的邵梦风带着那日从村中掳来的孩童看过马后便挥舞着戒尺赶他们进屋读书识字。孩童听邵梦风说起中原有趣的小玩具,听他说文字起源与改变,眼中满是好奇。

花翥经过时邵梦风正与孩童说起当年的梦南城,窈窕淑女衣摆翩然若仙,谦谦君子品酒饮茶,富裕又祥和。不多时,竟让那群孩童觉得梦南城是树上挂着米粮,地上铺着白面的天赐之地。

“说得太过夸张……”花翥立在窗外,听闻此言不禁苦笑。

“不定何时便也实现。”牟齐儿笑道。

牟齐儿一路跟着花翥,问起那日沐浴焚香之事,又好奇道花翥既无意伤害村民为何又执意将村中女子孩童扣在军中,养着,还令人教女子绣花,教孩童读书识字?

花翥反问:“此地百年来醍图、西域、唐国、蛮族混居,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为何众人皆选中原风俗文化?”

牟齐儿不解。

“只因最好。”花翥笑道。

当年东方煜用计对付紫炎关时送去了中原文化。

可那时东方煜将紫炎关蛮族眼中的中原文化局限于享受。让那奢靡之风蚕一般吃掉蛮族存立的勇武的根基。

可终究极好,才会被众人接受。

花翥道攻心。

攻心手法多样,不一定非要玩东方煜最擅长的伤人害人之法。

只要当地人对她带来的之物颇为羡慕,对阳啟生出向往,便可从内断了这群人驱赶紫炎军之心。

“未曾想她们几乎算不得会绣花。”

“或许年当会,但记忆未曾流传。毕竟百年,有些技艺与生存无关,渐渐忘了也在情理之中。”

“将军难道不怕他们仿照蛮族南下,入侵中原?”

“他们在中原到底能寻到一丝血脉。与纯血统的蛮族截然不同。且人少。”

太阳越升越高,用过中饭不少将士便回营帐睡下。

睡不着的三三两两躺在光亮处说闲话,已是九月下旬,再过一段时日便到了丰收时。今年年初、年终天气极好,世人皆道天佑阳啟,希望今年也是一个丰年,家中老母妻儿便可过得轻松自在。

在紫炎关时时常传出厉风北即将南下的风声,也被搅扰得混乱不安,而今听不见那些胡言,也得了空,他们更是欢喜舒畅。

也有将士道此时若有一缸酒极好,军中有酒,不多。也只够蛮族那日庆祝用。

“真想喝酒。若此地有卖酒的货郎才好。”

“若有他奶奶的货郎卖酒也是下了蒙汗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