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野菜自己晒着,沈叶就把一种特别像芥菜头的大疙瘩削出来,去皮切粗丝,撒上盐跟切细的干辣椒丝,装了满满一坛子。

灰簇簇的外表贴着地面长着,沈叶一开始挖回来的时候,还以为是跟芋头红薯一样的农作物,吃了一顿才发现,口感更类似于芥菜头这种的。

这种大疙瘩直接炒也挺好吃的,这么腌着吃也是第一次尝试,希望可以成功,这样她的菜谱上又多了一种食物。

石头上的野菜晒焉巴了,就可以装进坛子里了,一定要一颗一颗的把野菜压紧,这样野菜就会酸的慢一点。

等把坛子装满了,在坛口撒一把盐,压上一个洗干净的大石头,最后把开水倒进去,全部漫过野菜就行了。

这么做的酸菜酸的慢,能放特别久,沈叶一口气做了三坛子酸菜,今年冬天她再也不缺酸菜吃了。

除了腌酸菜,她还晒了不少梅干菜。

梅干菜要比酸菜复杂一点点,但也不是特别复杂,她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做了。

沈叶做了两种梅干菜,一种是反复蒸晒才能做出来的梅干菜,另一种就是直接晾晒的干菜,最后要放进坛子里发酵,才会有梅干菜的特殊风味。

这几天日头好,大白也不来找她玩,每天一睁眼,就在鼓捣挖野菜晒野菜。

做梅干菜的第一步跟腌酸菜一样,都是洗干净先晒。

做梅干菜要晒的久一点,沈叶差不多晒了四天,每天晚上拿出去,晚上收进来,才把一片片翠绿的叶子晒成皱巴巴的枯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