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亭和钱熙程大半决定了志愿,为以后大概率同一所学校欣喜,一块上去了网吧。
宣洁明天才过来。她比去年提高25分,跟徐方亭她们还有一截差距,报了沁南财经学院。
决定志愿的次日,徐方亭便接到徐燕萍的主动来电,高考对她们家来说是一场翻身的赌博,志愿便是赌注,徐燕萍自然也是紧张她选择不好。
“你就听你老师的,先填那个汉文学,录不上再调到特殊教育,不行吗?”徐燕萍获取消息的渠道单一,丁大海便成了她的权威,“你们老师带过的学生多,比你有经验。”
“汉语言文学,”徐方亭纠正道,“妈,你连名字都记不清,就别管了。”
“因为你哥吗?”徐燕萍嗨了一声,“你哥以前上课的地方你不知道,还不如你小学好,当那样的老师能挣得了几个钱,还是要靠政府拨钱补贴的。”
“十几年过去,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啊!”徐方亭在宿舍顶楼平台讲电话,楼梯间空旷,加大了回声,听着特别焦虑,“我已经决定了,以后毕业出来,总不至于还得在路边捡油条吃,去别人家当保姆,再差也不会比过去差啊!我是真的想当一个这样的老师,就像你想拿起菜刀和锅铲那样。”
徐燕萍在家待业多年,自然最清楚重返工位的心情,停顿良久,也许从三年前徐方亭挑起家里经济大梁那一刻,她就再也跟不上女儿的步伐,不了解她的想法和能力。
“……行吧,只要你喜欢,以后不会后悔就行。”
*
“方亭真的报了师大?”
七月伊始,高考提前批录取几天后才开始,沁南大学还没正式放暑假,谈韵之和王一杭也在为最后两门考试做准备。
傍晚结束自习,两人一前一后才教室出来,王一杭终于得闲他。
谈韵之简单应了一声,跟他一起去拉单车。
王一杭说:“不是你怂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