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2章

胡问静坚决反对:“小时候不盯着点,长大后就会无可救药,这次必须严惩!通知那些赢了钱的,天天催着问竹要钱,看她怎么办。”胡问静想过了,这次必须给小问竹教训,然后三个月不准出门,每天一千个大字。

荀勖笑道:“陛下可要说到做到。”

胡问静怒了,拔剑:“胡某若是做不到,就……换一把新剑。”我家小问竹就是把天捅个窟窿也是最可爱的孩子!

荀勖大笑,就知道胡问静是熊家长。他笑了许久,问道:“陛下对罗马的真实打算是什么?”

胡问静瞅瞅四周没人,道:“朕的计划其实有二。”、

“其一,朕陆上海上的商路都要!”

“陆路派说得没错,陆上商路是否畅通是罗马的事情,关大楚P事?大楚只管收钱卖货,何必考虑其他?还能慢悠悠做些渗透工作。海路派也没说错,海上商路成本低,也不必担心别的国家扼守要道。两条道路都是赚钱的道路,朕为什么要只选择一条?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

“但是,这陆上葡萄酒之路也好,海上葡萄酒之路也好,都不是朝廷赚钱的道路。”

荀勖点头微笑,就是这一点。他道:“陛下说得对,陆上葡萄酒之路看似不用投入一个铜板,但是陆上商路艰难,商队能带的货物有限,朝廷能赚几何?大汉朝穷得皇帝都要卖官了,这丝绸之路看来是赚不了多少钱的。海上葡萄酒之路的运输成本倒是低了,可是风险其实比陆路还要大。大海无情,一个巨浪整支船队都没了,任船上的士卒再武勇都只能一命呜呼。若是海上商路真的能赚钱,为何不见其他沿海国家到大楚贩卖货物?茫茫大海之上如何定位?如何寻找罗马帝国的位置?一路上如何补给?一船又能赚得几何?这海上商路终究是不成的。”

胡问静点头,荀勖聪明绝顶,是大缙乃至大楚最聪明的人之一,看穿了海上贸易的几个瓶颈难题。

第一,航海图。如荀勖所言,没有海图如何在海上定位和找到对方?但这点对胡问静而言不是问题。她不懂得海流,不懂得洋流,但是知道世界的大致模样,知道世界是圆的,知道大海的另一头有什么,只要命令船队沿着近海慢悠悠地探索,花些时间总能弄出航海图的。

第二个瓶颈是海船。这不仅仅是内河船与海船的区别,还有数量问题。大楚朝与波斯、罗马帝国的贸易可以预料就是粮食为主,武器和其余奢侈品为辅,可粮食的单价是极低的,一艘船的粮食的售价放在门阀的角度而言自然是发了大财了,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能有多少钱?对罗马或者波斯而言一艘船满满的粮食也就是一个小型城池的人口几天的口粮而已。大楚、罗马、波斯得到粮食自然会欢呼,谁会嫌弃粮食了?但会因为赚了一个小城池的几天口粮的金银而欢呼吗?贾南风思维的错误就在于没搞懂让一个门阀发家致富跃升阶级乃至富可敌国的财富对一个国家而言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

但这点对胡问静而言也不是问题,胡问静可以大规模建造船队,哪怕是建造一万艘船也不会觉得浪费,因为她知道未来一万艘海船也只是海上贸易的冰山一角,完全不用担心浪费人力物力。

海上贸易的第三个难题是交易什么产品。大楚到底到底到底卖出什么产品赚钱?可以卖出什么产品?可以买回什么产品?对贾南风而言什么都能卖,只要高出正常价格几倍到十几倍的价格,粮食只是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卖?大楚有的是粮食,未来粮食会更多,机械化种地之下大楚已经摆脱了饥饿。这个想法不算错误,大楚已经有足够的库存粮食,适当卖出积压的粮食不会影响大楚的粮食安全。但是对胡问静和荀勖而言,粮食不仅仅是卖钱的产品,更是打击敌人的武器。敌人没有粮食吃,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惨不忍睹。然后胡问静和荀勖等人就会开香槟庆祝了。饿死一个敌人就是杀了一个敌人,就是自己一方多了用一分胜算,哪有什么怜悯之心?同样的,又可以买回什么物品呢?什么宝石,钻石,珊瑚树,地毯等等物品对胡问静和荀勖而言是绝不会同意买入的,这些东西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大楚需要

的是战略物资,比如铁矿煤矿。但除非波斯和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脑子有病,不然他们的想法必然和胡问静荀勖一模一样,只想买到粮食铁矿煤矿棉花等等,卖出酒水玻璃宝石等等奢侈品。大家都这么狡猾,又怎么交易?胡问静对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学美国卖武器弹药当然容易,但是美国有的是铁矿和产能,大楚自己都缺乏铁矿,只想买入铁矿,怎么可能卖出武器?荀勖认为要求罗马购入葡萄酒属于漫天要价,但罗马多半就地还钱,这两国贸易的产品只怕有些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