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谯县周围城池的门阀只怕也容不得谯县的门阀这么胡闹下去,谯县把刷乡品的方式搞得这么凶残,其余城池怎么办?都跟着减租减息?那些不想刷乡品的了又怎么办?只要在中正官这里吹个风,说谯县的门阀伪造证据,沽名钓誉,难道中正官还是傻子不成?中正官肯定铁青了脸严格核查哪个门阀是存心耍他,哪个门阀是为了刷乡品,哪个门阀纯属跟风。”

“怎么核查和验证?我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求减租减息的门阀按照十年的时间进行减租减息。十年没有收入,谯县的门阀饿死肯定不至于,但肯定是非常的不愿意,要是十年之内发生天灾人祸,家里没有库存粮食岂不是害死了自己?所以这减租减息刷乡品的道路肯定是失败了。”胡问静随口说着,伸手扯住小问竹的背心,阻止她爬到案几上,小问竹不满的回头,胡问静又小心的将她抱到了案几上,顺手拿了块糕饼塞到她的嘴中,看着小问竹甜甜蜜蜜的笑着。

王梓晴听着胡问静的言语,长长的叹气:“当年韦家闹出了减租减息刷声望的手段,全县门阀跟进,结果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最终谁家的乡品都没有提升,更不用说谁家的子弟进了朝廷当大官了。”

胡问静弹手指:“我唯一不确定的就是究竟是谁家脑子有病玩得这么大,原来是韦家啊,那就难怪了。”

王梓晴看着手里的茶杯不说话,每次提到韦家她就想起王家没有站在胡问静一边,很是内疚。关键时刻的背叛的烙印太深刻,绝不是平时多走动,多聊天,多透露一些小主意可以挽回的。

“事情到这里为止,我猜其实还都在各个门阀的预料之内,毕竟九品中正制推行了这么多年,各个门阀中人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刷名望提乡品,要是这么容易提升乡品,世上早就没有低等级的门阀了。”胡问静笑着。

“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就超出各个门阀的预料了,那些佃农尝到了减免佃租的好处,竟然不接受恢复原有的佃租,开始抗租了。事情到这里其实很正常,是个人都有贪欲,吃到过免费的东西哪里肯再掏钱买。”胡问静仔细的擦掉小问竹嘴角的污渍,抱着小问竹到了地上,看着她与小奶狗在院子里追逐,继续推测。

“作为本地门阀,要人有人,要关系有关系,还怕了一些泥腿子不成?何况是那些泥腿子不讲理,竟然抗租,哪怕是告官也是门阀占了道理,可谓是要□□有□□,要白道有白道。可真要执行却发觉名誉和乡品是把双刃剑,可以帮助门阀完成乡品的提升,也能把门阀的乡品拉下水。”

胡问静转头看着王梓晴:“有了‘减租减息就是博爱仁慈善良’的宣传,各个门阀提高佃租天然就是不符合道德观的,若是谁家告到了衙门,佃农们只要找上百来号人去衙门闹事,郡里的中正官立刻就会认为这是巨大的丑闻,嘿嘿,‘盘剥百姓’,‘欺压良民’,不论哪一个罪名都可以让门阀的名誉陡然变成黑的,乡品重重的滑落几个等级。嘿嘿,谯县的门阀还无法自辩,谁叫当年‘爱民’‘博爱’‘仁慈’‘百姓都是善良的’等等口号是门阀自己喊出来的呢?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门阀只有咽下这个苦果。”

王梓晴苦笑。

胡问静继续道:“若只是郡里的中正官那一关,其实也容易化解,多送

些礼物,讲清楚缘由,难道郡里的中正官还会不通人情了?可惜谁都怕内鬼啊。”

她扫了一眼王梓晴:“谁家第一个闹出佃农掀翻衙门的丑闻,谁家就会被其他门阀直接捅到了州中正官。花了这许多的银钱才刷了这没用的名誉,谁跳出来做恶人正好衬托自己不是胡闹不是沽名钓誉,岂不是天大的喜事?”

“以谯县各个门阀的能力拉拢谯郡的中正官已经到了极限,想要拉拢豫州的中正官只怕就力有未逮了,小小的谯县不过是豫州下辖一个郡之中的一个县城,谯县的门阀在豫州算老几,豫州中正官绝不会卖谯县门阀面子。”

“这第一个敢暴力收佃租的门阀的乡品将会直接跌落到脚底板。”

“虽然有可能谯县的各个门阀都是君子,谁也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坑了别人,可是挡不住人心难测。谯县的门阀之中有没有子弟脑子糊涂了,把口号当真了,一心一意为佃农考虑;其他郡县的门阀的子弟有没有因为谯县的减租减息行为受到影响,意图报复,故意给佃农们出点子?”

“从那些佃农牢牢记住‘锄禾日当午’看,是有的。”胡问静认真的道,任何时代都有超越时代的人,有的是红军,有的是白左,还有的是伪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