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清六王爷 菲辰 862 字 2024-03-08

吴兆骞看了一眼六阿哥,低下头踌躇不前犹豫再三,他是知道一点内情,说了就是背叛,他和家人的安危得不到保障,不说得罪六阿哥一样不会有好下场。

进退两难的局面,吴兆骞沉默半晌试问:“小人唯一担心的便是家人的安危,六阿哥仁慈可否怜悯一二?”只要六阿哥亲口许诺能保一家老小平安,透露出所知消息就当是一次交换。

胤祚连个眼神都欠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顾生心下一凉,刚才急糊涂了,偏巧忘了文人的尿性,能用交换的方式掩盖墙头草随风倒的本质,不愧是读书人,上下嘴皮一碰,死得都能说成是活的。

即便六阿哥如了姓吴的意,其人言及的消息未必靠谱,一个能够轻易背叛巴海大将军的人,谁又能保证不会背叛成性,扭头上演一次被逼无奈迫不得已的戏码,顾生静了静心,实在没必要在小人物身上挖东西,没得恶心人。

吴兆骞尴尬的有点无地自容,六阿哥的话一针见血戳破心里的期望,再想开口投靠机会全无。

胤祚不喜吴兆骞源于历史记载:顾贞观是其好友,曾求到纳兰性德面前,就为了救出姓吴的,与诸多友人极力营救奔走,掷金千两。

好不容易明珠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松口,让姓吴的以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回程中,将军巴海派兵护送,并拨给驿车驿马和食水。

可见巴海与吴兆骞的关系有多好,如今却不在乎指证巴海,以小见大不是个好东西。

说回历史,姓吴的归京后进了明珠府教纳兰性德的弟弟读书,不久便因琐事与顾贞观产生龌龊,先不说顾贞观本人有无不对的地方,只论姓吴的对待旧友及救命恩人的态度,可见一斑。

胤祚与明珠接触不多,老狐狸的眼光应该不差,不然不会因吴与顾发生不愉快,让吴看到书房中的提字,即而大恸声泪俱下。

“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求人的悲哀在于不被人知恩,胤祚露出冷笑,历史照进现实,接触了本人才发现,人性的丑恶用三言两语难以言喻。

“六阿哥在说什么?”顾生隐约听了一耳朵,没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