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心斋境大成

其一,孟川坐拥京畿大军,造反易如反掌,但是以这个方法得来的权,不合乎于仁。

其二,如若不去争权,倒是正应了‘君子不争’四字,但是,孟川不相信,考题会如此简单。

其三,若是以仁义去争,到头来的下场,肯定是一死!

所以,孟川现在很苦恼。

他不知该如何去争。

君子不争。

并非是教大家不去争。

而是要有理由、占据大义的去争!

否则,终有一日,将会陷入失道寡助的尴尬境地。

因为,其人究竟是小人还是君子,其实大家都一目了然。

想到这里,孟川似乎扑捉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他想起了一句圣人的教诲: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是为仁也。

只有在名利面前保持德行,才能抗拒诱惑,从而不被冲昏头脑。

如此。

方可称之为得道多助。

明白了!

先去调查大皇子的具体想法。

使其阴谋败露!

高举义旗!

使万心臣服!

以阳谋胜之!

虽然话不能这么说,但就是这个理。

按照儒家的意思来讲,这叫做‘仁者无敌’。

确实无敌!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者得天下!

在仅有的时间内,孟川一边召集兵马,一边将大皇子的阴谋公之于众。

全城哗然。

全国哗然。

大皇子囚禁皇帝陛下!

意欲在二皇子前往封地之前,将其杀于玄武门下!

孟川借此为由,起兵清君侧!

大获全胜!

所谓天地君亲师。

所谓长兄如父。

孟川并未杀大皇子。

而是将他的罪行昭告天下。

使天下百姓同仇敌忾!

皇帝见大皇子德行败坏,无法在自己之后,登基称帝,于是便废太子之位。

封孟川为太子!

事情经历到这里,孟川想到了一位人物——明宣宗朱瞻基。

前期,他便是靠着大义稳压各地藩王。

只是后来,有些事情,不得不做,有些人,不得不杀!

此为巩固国本!

目前的自己,占据着所有的大义。

而前太子,已失民心,再无任何翻盘机会。

最后一关,过了!

孟川感觉头脑一涨。

迅速回归现实。

还是自己的土屋内。

但是一切却恍若隔世。

他明白,此刻的自己,已经是一位心斋境的儒修了。

而且还是在大成境。

若是这一幕,让其余儒修知晓,只怕将会异常惊讶。

因为,极少有人,能够一通三关。

多数人都卡在了最后一关。

每个人面临的抉择也都不相同。

换句话说,每个人所遭遇的三关都不一样。

但是统统离不开圣人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