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府城再聚邀同窗 红颜送别添离情

------

第一百零四章 府城再聚邀同窗 红颜送别添离情

马车沿着官道,不疾不徐地行驶了两日,便抵达了江陵府城。相较于清河县的宁静质朴,府城依旧是人烟阜盛,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然而,再次踏入这座城池,陈彦的心境却与数月前赴考时大不相同。少了几分临考的紧张与忐忑,多了几分功成名就后的从容与对前路的笃定。

他们在城中寻了一处熟悉的、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下。一路舟车劳顿,赵修远提议先在府城休整一两日,再继续赶路。陈彦也正有此意,他心中还惦记着一个人——同科秀才,家境贫寒却勤勉好学的柳云卿。

安顿下来后,陈彦便对赵修远道:“师兄,我们既在府城停留,何不去拜访一下云卿兄?他此次也中了秀才,想必也在府学进学。岳麓书院乃求学圣地,机会难得,若他能与我们同往,彼此切磋砥砺,岂不更好?”

赵修远闻言,点头称善:“彦弟所言极是。柳兄才学扎实,为人诚恳,若能同行,自然是好。只是不知他家中境况是否允许他远行。”他深知柳云卿家境困难,母亲又曾患病,远行求学恐非易事。

“明日我们便去探望他,顺便一问便知。即便他暂时无法同往,我们作为同窗,前去探望也是应当。”陈彦说道。

第二天一早, 陈彦和赵修远便按照院试后柳云卿留下的地址,寻到了城西的一条小巷。与之前听闻的贫民聚居地不同,这条巷子虽然算不上富贵,却也整洁安静。几经打听,他们在一处小小的院落前停下。院墙是新近粉刷过的,虽仍是土墙,却显得干净利落。一扇木门虚掩着,门楣上还贴着院试中榜时的红纸捷报,虽经风雨略有褪色,却依旧醒目。

陈彦上前轻轻叩门。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柳云卿。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但浆洗得格外干净平整,脸色也比之前红润了许多,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愁苦之气淡了不少,眼神中多了几分读书人的沉静与光彩。

“陈公子!修远兄!是你们!”柳云卿见到二人,又惊又喜,连忙将二人让进院内,“快请进!快请进!真是贵客临门!”

走进小院,只见院子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角种着些常见的花草,绿意盎然;另一角晾晒着衣物,阳光洒在上面,透着一股家常的暖意。三间低矮的瓦房也比之前印象中的茅草屋要结实许多,窗明几净。

“云卿兄,你这住处,倒是比先前宽敞整洁了许多。”陈彦环顾四周,欣慰地说道。

柳云卿脸上露出一丝腼腆而自豪的笑容:“托二位的福!自从中了秀才,学里每月有些廪米补贴,家中境况宽裕了些。前些日子,又蒙几位昔日同窗和邻里帮衬,将屋顶翻修了一下,总算不再怕风雨了。家母的病也好转了许多,如今已能下地做些轻省活计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现状的满足与感激。

正说着,柳母从屋内走了出来。老人家虽然身形依旧瘦削,但精神矍铄,脸上带着祥和的笑容,身上穿着一件半新的蓝布褂子,收拾得利利索索。她见到陈彦和赵修远,更是喜出望外,连忙招呼:“是陈公子和赵公子来了!快屋里坐!屋里坐!大丫,快给恩人倒茶!”

柳云卿的妹妹柳大丫应声从屋里出来,小姑娘如今也长高了些,穿着虽朴素却整洁的花布衫,见到陈彦二人,还是有些害羞,小声叫了“陈公子、赵公子”,便手脚麻利地去沏茶了。

众人进屋落座。屋内陈设依旧简单,一桌几凳,但擦拭得干干净净。墙上贴着柳云卿写的字,笔力渐长,可见其平日用功。柳大丫端上粗茶,虽不是名贵茶叶,却清香扑鼻。

寒暄片刻,问及近况,柳云卿坦言自己如今在府学附读,虽廪米微薄,但能安心读书,已觉十分满足。言谈间,他对陈彦和赵修远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

陈彦见时机成熟,便切入正题,诚恳地说道:“云卿兄,实不相瞒,我二人此次途经府城,是准备前往长沙府的岳麓书院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