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绡石腾贵巧获利 技艺百两定乾坤

------

第五十三章 绡石腾贵巧获利 技艺百两定乾坤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延岳便带着两个精干稳重的族中兄弟,揣着沉甸甸的银钱,套上家里最好的驴车,精神抖擞地朝着邻县疾驰而去。一路上,他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侄子陈彦的分析和计划,心中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这招“借力打力”的精妙,忐忑的是万一计划不成,囤积的大量绡石可就真成了赔钱货。

到了邻县,陈延岳按照陈彦的嘱咐,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分头行动,低调地走访了几家规模不大、位置相对偏僻的药铺和杂货铺。果然,这里的绡石存货充足,价格也与清河县往常无异,甚至因为需求稀少,还能稍微压压价。陈延岳心中大定,毫不吝啬地将带来的银钱几乎全部换成了绡石粉末,装了满满几大麻袋,小心翼翼地藏在驴车底部,用草料杂物掩盖好,这才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归途。

回到陈家沟时,已是傍晚。陈彦早已等候多时。叔侄二人避开旁人,在自家后院悄悄验看了“战利品”。看着那几大袋质量尚可的绡石,陈彦点了点头,第一步算是顺利完成了。

接下来,便是计划中最关键也最需要技巧的一步——散播消息。

陈彦没有选择自己出面,而是精心挑选了几个平日里在镇上人缘好、嘴皮子利索、但又看起来憨厚老实、不易惹人怀疑的陈家村年轻后生。他仔细交代了他们该如何“不经意”地透露信息:比如在茶馆歇脚时,跟相熟的茶客抱怨两句“这鬼天真热,幸好咱村有点土法子,用那便宜的绡石粉倒水里,能凉快不少”;或者在码头扛活休息时,跟工友闲聊,说起“听说有钱人家用冰镇酒,咱穷人家用点绡石粉也能凑合降降温”……总之,要显得像是随口一说,家长里短,绝不能刻意。

这几个后生领了任务,心领神会。第二天,他们如同往常一样,在清河县的茶馆、码头、集市等人流混杂处活动。机会合适时,便按照陈彦教的说法,看似无意地“说漏了嘴”。

起初,这些话语如同石子投入湖面,只激起些许涟漪,听到的人大多将信将疑,一笑置之。然而,“绡石能制冰”这个说法实在太具诱惑力,尤其是在这依旧炎热的夏末,冰的价值依然不菲。一传十,十传百,加上一些人或许自己也曾听说过绡石有些许凉性,消息如同野火般,在短短两三天内,就传遍了清河县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那种叫绡石的石头粉,能制冰!”

“真的假的?还有这种好事?”

“千真万确!陈家沟的人亲口说的!他们那冰粥就是这么来的!”

“我的天!要是真的,那岂不是发财了?”

流言越传越凶,越传越真。那些原本对绡石不屑一顾的商户、富户,以及像醉仙楼刘掌柜这样本就心存疑虑的人,顿时坐不住了!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之前被刘掌柜扫货时还暗自窃喜、觉得处理了积压陈货的各个药铺、杂货铺掌柜,突然发现自家店铺门庭若市!无数人涌进来,开口第一句就是:“掌柜的,有绡石吗?”

“绡石?没了没了,早卖光了!”掌柜们起初还按实情回答。

“高价收!我出双倍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