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中午吃饭的时候,王局赶紧让单位发来一份资料,做足了功课。
这才胸有成竹,继续给我们当向导:
原来,“送泉村”现在已经改名叫“宋家村”,但山里人还习惯叫“送泉村”。村头也还有名碑,就是我们昨晚看到的大石碑和朱砂字。
送泉村位于艰苦山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出门都要翻山越岭。前几年政府加大了扶贫力度,修建了一条出山的简易盘山公路,算是盘活了山区经济,送泉村这才慢慢发展起来。
我又想到了昨晚看到的那个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们村庄里的留守儿童多吗?”
“不多。上回人口普查,统计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子女也都在外面城市工作,很少有谁愿意把孙子孙女放到穷山沟沟里受罪的。”王局说。
“但我们昨晚就在送泉村口遇见了一个小孩子。”我说,“八九岁的模样。穿的很薄,也很破。快凌晨了,他还在黑黢黢的大山里晃悠。一见我们,他就跑;我们开车跟上,他还往车上撞。”
“哦,那村里留守儿童不多,但也有几家。可能老年人平常管教的少。”王局没当回事。
但我注意到,他身后一名民警原本好端端站着,听说留守儿童的事,却不自然地挑了挑眉毛,脸色也变了。
他立刻弯下腰,拉着领导王局的袖子,低声说了几句,王局也是脸色大变。
“怎么回事?”我直接问。
王局犹豫片刻,这才如实告诉我:“这个送泉村,之前曾是远近闻名的盗墓村。您看到的那孩子,可能是大半夜的跟着家里大人,去干什么不光彩的事儿了。”
“盗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