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风云变幻,天下局势如乱麻般错综复杂。徐州,这片自古便为兵家必争的膏腴之地,在陶谦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番与乱世截然不同的景象。陶谦秉持着与民休息的仁政理念,使得徐州人口迅速增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城中商业繁荣,三大富商之一的糜家,更是在这繁华之中屹立不倒,成为徐州商界的中流砥柱。
糜家府邸坐落于东海朐县,府邸建筑宏伟壮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主人的富贵与地位。府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假山池沼错落有致,宛如一座精致的园林。此时,糜家家主糜竺正端坐在书房中,眉头微蹙,神色间透着几分忧虑。他虽正值壮年,却已饱经商场的风风雨雨,凭借着远超常人的智慧与果敢,在父亲早逝后,独自撑起了糜家的家业,不仅没有让家族衰败,反而让其愈发昌盛。
商贾之人,向来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秦汉以来,商人多以秦国的吕不韦为楷模,渴望着能像他一样,以一本万利的生意,甚至凭借一言改变国家的命运。糜竺也不例外,他一直关注着天下的动态,试图为糜家寻找一个足以托付的明主。然而,近期的局势却让他心生不安。自三大商贾之一的甄家投靠袁术以来,借助袁术的势力,甄家隐隐有成为三大商贾之首的趋势。而如今,虽然黄巾之乱已被平定,但各地造反之事仍不断发生,朝廷的大军又被羌人牵制,无力对各地叛乱进行全面征讨。各地郡守纷纷自行募兵,兵力早已远超大汉朝廷规定的数量,讨伐董卓之后,天下隐隐有诸侯并起的态势。陈留卫家受到甄家投靠袁术的刺激,暗中选中了曹操,准备全力支持。而糜家,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这让糜竺怎能不忧心忡忡。
就在糜竺沉思之际,一名下人匆匆走进书房,恭敬地说道:“家主,平原郡守舍人简雍求见。”
“平原郡刘备?汉室宗亲,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糜竺心中暗自思忖,随即开口道,“请。”
不多时,下人领着简雍来到了大厅。简雍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睿智与干练。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袍,头戴方巾,举止间尽显儒雅之气。进入大厅后,简雍先是环顾四周,对糜家府邸的奢华暗自惊叹,随后便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糜竺。他连忙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糜竺起身还礼,微笑着说道:“先生不必多礼,请坐。”待双方落座后,糜竺缓缓开口问道:“先生此次前来,不知有何事相商?”
简雍微微欠身,神色诚恳地说道:“不瞒糜先生,我主刘备入主平原以来,目睹各地反贼四起,兵灾连绵,致使流民遍野,百姓居无定所,心中十分忧虑。故遣我南下徐州购粮,希望能安顿流民,推行屯田之策,以安天下。今日冒昧来访,还望糜先生能予以相助。”
“刘将军真乃仁义之主,此等造福百姓之事,我自当尽力而为。”糜竺口中说着,心中却在暗自盘算,“刘备仁义,安顿流民,一来可以使州郡富裕,二来还能扩充兵员,看来此人值得我进一步考量。”
简雍听闻糜竺的话,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多谢先生!我主希望能购得10万石粮食,至于钱财,待我禀明我主,定会立马运来。
“先生谈何钱财,此为国为民之事,何须刘将军破费。”糜竺摆了摆手,一脸豪爽地说道。
“糜先生高义,然糜先生卖粮与我主已是莫大的恩情,我等岂可得寸进尺。若如此,恐被我主怪罪。”简雍言辞恳切地说道。
“不计小利,不贪小财,简雍乃刘备亲信,今日一见其人,便可略窥刘备为人。”糜竺心中暗道,脸上却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如此,就依先生所言。”
随后,两人开始商议购粮的细节。简雍详细地向糜竺介绍了平原郡的情况,以及刘备推行屯田的计划和决心。糜竺则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对粮食的价格、运输方式、交付时间等都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在交谈的过程中,糜竺通过简雍对刘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中暗暗有了投效之意。但他毕竟是个行事谨慎之人,如此重大的决定,关乎糜家的百亿资产和数万家仆的未来,他必须要亲自去了解一下刘备,看看此人是否真的值得糜家倾尽全力去支持。
商议完毕后,糜竺起身,亲自将简雍送出府门。临分别时,他微笑着对简雍说道:“先生回去转告刘将军,就说我糜竺定会全力相助。待此事办妥,我也想去平原郡拜访一下刘将军,与他当面探讨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