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乃孙乾,字公佑,是大儒郑玄公的弟子,才学出众,擅长外交与谋略;一人乃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为人正直,治理地方颇有心得。此二人皆有大才,主公若能将他们招致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刘备大喜,当即派人在郡中四处寻访。得知二人皆在北海后,立刻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前去聘请。
数日后,孙乾与王修来到刘备的府邸。刘备亲自出门迎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将二人迎进大堂,分宾主落座后,刘备率先开口:“久闻二位贤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备虽才疏学浅,却也有心匡扶汉室,拯救万民。只是初到平原,诸多事务繁杂,还望二位不吝赐教。尤其如今黄巾军又起,势头汹汹,周边郡县深受其扰,平原郡也岌岌可危,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孙乾轻抚胡须,微微欠身说道:“主公心怀天下,仁德之名远扬,乾慕名已久。以乾之见,当下平原郡虽初定,但周边局势不稳,黄巾军随时可能来犯。他们四处劫掠,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因其人数众多,如蝗虫过境般难以彻底剿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军事防御,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严阵以待;另一方面也需稳固民心。”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孙乾:“公佑所言极是,军事防御已在筹备之中,只是稳固民心一事,还望公佑详说。”
小主,
孙乾接着说道:“民心所向,在于安居乐业。主公推行的屯田之策甚好,不过还需加大宣传,让更多流民知晓。可派遣官吏深入周边郡县,宣讲平原郡的惠民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定居。百姓安定下来,便能为我们提供兵源与粮草,增强平原郡的实力,共同抵御黄巾军。”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又将目光转向王修:“叔治,对于治理平原郡,抵御黄巾军,你有何高见?”
王修坐直身子,神色认真地说道:“主公,修以为,治理地方,吏治为先。需选拔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吏,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要整顿治安,打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让百姓信任我们。如今黄巾军作乱,百姓惶恐,我们若能提供安稳环境,他们自然会支持我们。再者,可组织地方乡勇,配合军队防御,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让黄巾军无机可乘。”
刘备听后,不禁拍手称赞:“妙哉!叔治所言,正合我意。备定会广纳贤才,整顿吏治。只是这具体的实施,还需仰仗叔治多多费心。”
王修拱手应道:“主公放心,修必当竭尽全力。”
一番交谈后,刘备愈发觉得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治理平原郡、成就大业更添几分信心。
交谈中,孙乾与王修又向刘备举荐一人:“主公,此地还有一位豪杰,乃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此人武艺高强,忠义无双,且颇具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