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孙坚。孙坚,字文台,容貌不凡,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一股英勇之气。袁绍大喜,赞道:“好,文台勇烈,可当此任。”
孙坚领命后,回到自己的军营。他招来诸将,心中对儿子孙策之前在大帐中叫自己抢下先锋一事仍存疑惑,便看向边上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将领问道:“伯符,刚刚在大帐,你叫我抢下先锋是为何?”
孙策,字伯符,虽是少年,却已英气逼人,他呵呵一笑,答道:“呵呵,父亲,这是公瑾和子敬的意思,你问他们吧。”
原来,中平元年(184),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当时,孙策和母亲、幼弟留在寿春居住。孙策十几岁时,便在寿春结交名士,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豪爽,已小有名气。舒县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二人于寿春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结为莫逆之交。之后,周瑜又介绍好友鲁肃与孙策相识,三人意气相投,很快便结为好友。
时光荏苒,到了中平六年(189),周瑜劝孙策将母亲和弟弟移居到区阿安顿好,相约鲁肃西去长沙投靠孙坚。孙策应允。待他们到了长沙,此时袁术已经击败刘表,占据大半南阳。刘表不甘示弱,邀请孙坚攻伐袁术,并许下事成之后表孙坚为南阳太守的诺言。孙坚有些意动,然而,周瑜和鲁肃却极力劝阻。
周瑜神色严肃,说道:“方今袁术举义,天下相应,攻打袁术,是为不义。董贼欺凌汉室,将军无动于衷,是为不忠。袁军骁勇,将军以弱击强,是为不智。袁术虽据南阳,却未自领南阳,将军轻起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是为不仁。此不仁不义不忠不智之举,将军认为胜算几何?”
孙坚听后,陷入沉思。鲁肃接着说道:“将军,当下局势复杂,不可贸然行事。我们应从长计议,寻求真正的出路。”孙坚思索良久,最终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在袁术帐下听令。
此刻,孙坚听闻是周瑜和鲁肃的主意,便将目光投向他们。鲁肃见状,出列拱手道:“敢问将军之志为何?”
孙坚静静地看着鲁肃,过了半晌,缓缓说道:“吾平生之志,乃是剿灭董卓,中兴汉室。”
小主,
鲁肃听后,脸色一变,说道:“将军欺我,鲁肃告辞。”说罢,便要行礼离开。
孙策急忙拉住鲁肃,回头对孙坚道:“父亲,子敬与我兄弟之交,我知父亲有吞吐寰宇之志,只是一直大志难展。子敬虽然年轻,却有经天纬地之才,父亲当以为心腹。”
孙坚想起之前鲁肃所言,心中一动,忙行礼道:“子敬勿怪,刚刚文台失礼。今汉室倾危,诸侯并起,吾欲立桓文之功而不得,望子敬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