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汉室危矣,疾驰长社

想到此处,袁术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转身看向颜良和文丑,说道:“我们可以趁夜色,从那条小道潜入城中,与皇甫嵩将军他们会合。城中粮草有限,不宜久守,而黄巾贼扎营于草丛附近,防备又松散,我们可趁夜放火,乱其阵脚,再出城攻击,定能大破敌军。”

颜良和文丑听后,皆面露钦佩之色,点头称是。

夜幕如墨,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虫鸣声打破夜的宁静。袁术精心挑选的五百精锐士兵,身着轻便的黑衣,脸上涂抹着黑色的油彩,手持锋利的短刀,仿若一群隐匿于黑暗中的幽灵。他们步伐轻盈,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悄然向着那条隐蔽小道进发。

袁术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目光如炬,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右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剑柄,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月光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

当队伍靠近小道时,袁术抬手示意众人停下。他屏气敛息,仔细聆听,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挥手让士兵们继续前进。这条小道狭窄而崎岖,两侧是茂密的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枝叶不时划过士兵们的脸颊,但他们没有一人发出声响,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

行进途中,不远处传来了黄巾军巡逻队的脚步声和交谈声。袁术立刻做出手势,士兵们迅速分散,隐匿在草丛中,大气都不敢出。月光下,只见几个黄巾军士兵手持火把,慢悠悠地走过,丝毫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待巡逻队走远,袁术才微微松了口气,带领士兵们继续前行。

终于,他们抵达了长社城下。城墙上,隐隐可见守军戒备的身影。袁术快步上前,在城门下站定,轻轻敲了敲城门,控制着音量,低声说道:“我是袁术,前来救援!”声音虽不大,但在寂静的夜里却格外清晰。

城上的士兵听到声音,先是一愣,随即紧张地趴到城墙边向下张望。由于夜色浓重,一时难以看清城下之人。“口令?”一名士兵谨慎地问道。袁术心中一紧,他事先并未与城中约定口令,但若回答稍有差池,便可能被误认作敌军。他迅速镇定下来,提高音量说道:“我乃破虏将军袁术,听闻皇甫将军、朱将军被困,特来救援,速速开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上的士兵们一阵骚动,似乎在商议着什么。片刻后,一个吊篮缓缓从城墙上放了下来。袁术见状,知道对方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身份,心中稍安。他率先抓住吊篮,示意士兵们依次而上。

吊篮缓缓上升,袁术的心跳也愈发急促。他抬头望向城上,看到了守军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当吊篮到达城头,袁术一跃而上,与城上的士兵紧紧相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一名士兵激动地说道。

随后,袁术指挥着士兵们迅速通过吊篮进入城中。每一个士兵都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待五百精锐全部入城后,袁术在士兵的引领下,快步前往城中的营帐,与皇甫嵩和朱儁会合。

当袁术带领五百精锐踏入长社城的那一刻,消息便如春风拂过大地般迅速传开。城中百姓们起初还不敢相信,毕竟在这漫长的围困日子里,每一次期待援军的到来都伴随着失望,可如今,确凿的消息让他们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找到了出口。

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城门附近的几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自家门口,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他望着被战火熏黑的房屋,无奈地叹气。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个年轻后生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大声喊道:“爷爷,援军来了!是袁术袁将军的队伍!”老者先是一怔,手中的拐杖差点掉落,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你说啥?真的吗?”后生用力地点点头:“真的!我亲眼看到他们进城了!”